tange 发表于 2010-7-30 10:39

读书第21期:身心无垢乐如何

汪尚蓝
   
     《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这五首所谓的“清凉歌”是由李叔同作词,俞绂棠、潘伯英、徐希一、唐学咏、刘质平分别作曲的。初见于1936年开明书店初版的《清凉歌集》。
   这里有必要先谈谈这五首歌的创作缘起。
   大约在1929年的一天,老友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一起去访问弘一大师。他们在饭后的清谈之中,偶尔论及当世乐教。刘质平叹息当时作歌者难得,一任靡靡之音的俗曲盛行。李叔同听后亦以为怃然,便表示再作歌刊行。夏、刘二位大喜过望,一再请求李叔同早日创作。1931年9月,李叔同果然在浙江慈溪白湖金仙寺写成了这“清凉歌”五首。李叔同写成之后,感到歌词文义略嫌深奥,非常人所能解,遂又请芝峰法师代撰歌词的注释。此后,李叔同把歌词交给刘质平及其学友作曲。据夏丏尊在《清凉歌集》的序中称:“质平及某学友根据和尚所作歌词,分别谱曲,反复推敲,必得和尚认可而后定。复经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浙江宁波中学等处实地演奏,始携稿诣余,谋为刊行。”
   就在刘质平等为歌曲推敲、试奏之时,李叔同是十分关心这歌集的出版情况的。我们如今在弘一大师书信中能从李叔同致刘质平的几封信中得到证实。比如1932年农历二月六日的信中有“《清凉歌集》已成就否”之句。1934年农历四月十日信中又有“《清凉歌集》能出版否”之句,并提示道:“开明、世界及佛学书局,皆可印行,不需助印费。仁者仅任编订校对之事,即可成就也。”直到《清凉歌集》出版后,李叔同还在关心着此歌集的反响。他在1937年于青岛给刘质平写信,询及“《清凉歌集》出版现状如何”,而当他得知《清凉歌集》绝版之后,又于1940年正月十九日(2月26日)致函刘质平:“《清凉歌集》已绝版,将来时局平靖,乞仁者托上海慕尔鸣路一百十一弄六号大法轮书局陈海量居士经理,重印流通,以照相制版为宜。其印资请彼向菲律宾性愿法师商酌,绝无困难。”
   由此可见,李叔同本人对这五首“清凉歌”是极为看重的。当然,《清凉歌集》绝版,并不意味着“清凉歌”绝响。此后,1943年大雄书局出版过“清凉歌”。至于这五首歌的作曲者,夏丏尊在《清凉歌集》的序言中也有介绍:“作曲者五人:质平为和尚之弟子,学咏、希一、伯英,为质平之弟子,绂棠为质平之再传弟子,皆音乐教育界之铮铮者。歌曲仅五首,乃经音乐界师弟累叶之合作,费七年光阴之试练,亦中国音乐史上之佳话矣。歌名‘清凉’,和尚之所命也。” 
   附“清凉歌”歌词:
   一、《清凉》: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二、《山色》: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三、《花香》:
       庭中百合花开。昼有香,香淡如;入夜来,香乃烈。鼻观是一,何以昼夜浓淡有殊别?白昼众喧动,纷纷俗务繁。目视色,耳听声,鼻观之力,分于耳目丧其灵。心清闻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训好参详。
   四、《世梦》: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无穷已。出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万劫不自知,非真梦欤?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贪名利,梯山航海,岂必枕上尔!庄生梦蝴蝶,孔子梦周公,梦时固是梦,醒时何非梦?!扩大劫来,一时一刻皆梦中。破尽无明,大觉能仁,如是乃为梦醒汉,如是乃名无上尊。

tange 发表于 2010-7-30 10:39

我们不喜欢读书!!
阮直
   
   几日前,在报上读到一份关于读书的调查报告说:当今国人不爱读书,2009年识字的人中有一半是不读书的。
   我说:这一半读书的人中又有一半是读武侠的,另一半的一半是读那些报纸上“娱乐”文字的。其实什么调查都不用搞,当今中国一部长篇小说若有5000册订户,准能付梓,许多有点思想、有点文化含量的书若能印上5000册,就算发行量较大了。多亏我们有13亿人口的基数,杂七杂八的书,凑上五千六千的订户就可以出版印刷了,所以出版界并不太显得萧条。当然有些经典著作的印数也不少,可经典从来都不是大众的阅读物,是可买到家里,放到书架上用来敬仰的。
   国人不读书,文化人着急了,担心长此以往,国民素质会下降,可是这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强迫人家读书吧。再立个“普及读书法”,那就有点像强迫他人谈恋爱一样荒唐了。
   如今国人不读书,自有不读书的道理,从小学到大学,论的是考试成绩,看的是试卷上的分数。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读书加分吗?考北大中文专业的考生不读《红楼梦》减分吗?考复旦大学哲学专业的考生不读康德减分吗?考南京大学生命科学专业的考生,不读达尔文减分吗?别说考大学了,就是上述大学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不读这些书,不也一样拿文凭?如今这社会需要的是证,医生要医师证,导游要导游证,烧锅炉、开汽车、理发、美容、大厨,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资格证”。没有哪一行说要“读书证”的,人们凭什么放着有用的证书不去考,要去读那些“没用”的书。
   书是读不完的,“证”却可以通过考试拿到手。一个工程监理证,出租一年就得一万元钱,你就是有10个北京国家图书馆的读书证,也不能享受低保待遇吧。
   不要总怨国人不读书,那是因为没用,如果有用,聪明的中国人谁会放弃。连给死人做美容的事儿如今都竞争上岗了,读书这么斯文、体面的事我们却愿意放弃它,这自然不会没道理。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首先就让“读书的人”没用了。你说你拿什么去拯救他们——不读书的人。
   读书是需要条件的,首先的前提是温饱。我们不能要求三亩水田旱了一个月,天天靠车水去浇灌干旱庄稼的农民去读沈从文吧;想当翻译的小女孩,外语四级还不过关,总不能有空不去背题,而先读《哲学的慰藉》吧;一个县长每天都要迎来送往,他能推辞说,旅游城市考评团我就不陪了,我已经半年没读一本书了。即便一个人有了足够的时间,可灵魂就是不需要思想与智慧的补养,他宁愿打麻将、“斗地主”也不喜欢读书。我身边的不少熟人都是干写字活儿的,可就是不太喜欢别人写的字。一年买10套衣服就是不买一本书。
   毛泽东过去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如今这很多工作是天天要请客吃饭的了,但真的不用天天读书了。就像那份权威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的那样:在图书的阅读者中,每人平均每年读4.5本书。足够了,13亿人口中就算有5亿是文盲,那么8亿人识字,4亿人要是能读书,平均读4.5册书,哇!好大的阅读量了!可是这样抽样调查水分有多大,谁也说不清,被调查者都知道,读书是件高雅的事,所以,没有几个人敢说“我不喜欢读书”。

tange 发表于 2010-7-30 10:40

tange 发表于 2010-7-30 10:46

读书是件高雅的事,想说爱你不容易。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7-30 23:36

我不喜欢读书

成根 发表于 2010-7-31 07:58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7-31 08:03 编辑

补充:
      五、《观心》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离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过去欤?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是应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试观心性,内外、中间、过去、现在、未来、长短、方圆、赤白、青黄。

另外:
      《清凉》中的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句,应为“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成根 发表于 2010-7-31 08:07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7-31 08:11 编辑


                     李叔同歌词欣赏


                                                
                                 《忆儿时》
      
      春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飘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橡,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呜,小川游鱼,曾把闲情。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春游》

      春风吹面薄於纱,春人妆束淡於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采莲》

      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露华如珠月如水,十五十六清光圆。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
   
                                     《秋柳》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想当日绿荫荫,春光好,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归燕》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不知归去归故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第21期:身心无垢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