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 发表于 2010-6-24 11:02

浙江移民内幕调查 中国第三波移民潮为何浙商是主力

2010年6月24日 09:28 杭州网

  他们是这个大时代里的创业者,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们选择了换一个身份生活。

  很多人拒绝承认这和享受相关,在他们可信服的理由中:生意和子女是被提到最多的。

  虽然官方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根据行业内的一些统计显示,浙江每年至少有1500人成功办理了移民,并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增长。在这些人中,大多数人的职业一栏填的是商人。在这个保守的数字背后,还有大量的人跃跃欲试。

  可以说,浙江这一拨人,是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波也是人数最多的移民潮”中的主力人员。

  按照投资移民400万元的起步计算,最近10年有600亿的浙江民间资本投向了海外。当然,乐观的人士并不担心这个数字,因为它甚至不到温州民间资本的十分之一。

  不过,实实在在的事实是,“移民”现在更多的是一项“生意”,它已经从富人阶层渗透并开始影响了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我们试图通过调查,揭开这群移民的神秘面纱,还原发生在移民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故事。

  谁在移民

  中国第三波移民浪潮大多是浙商投资移民

  几乎每隔半个月,刘清就会接到一个电话。

  “叫我去参加移民推介会。”这些电话来自不同的移民中介公司。电话那头热情的移民顾问,几乎没有等他思考便报给他一长串的地址。“每次活动都是在五星级酒店或高档会所”。

  有时,刘清会反感这些电话,但他还是会耐心接听,因为他心里确实也想移民“出去看看”,他的电话是在陪朋友去移民中介公司咨询时,主动留给对方的。

  刘清在义乌经营一家塑胶企业,生意主要来自欧洲。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好多人都有移民意向。

  和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两波移民潮不同,刘清这一拨人的出现,被归类到这个国家的第三波移民浪潮中。在他们之前,更多的是技术移民或者被称为“洋插队”的留学生。

  “现在我们办的移民客户主要是投资移民,对象也是以企业主为主。”浙江新通出入境公司总经理王峥说。新通是浙江最早一批被批准从事因私出入境业务的中介机构,说话干练、简明的王峥在这个被称为“卖人”的行业里工作了近10年。今年1-5月,公司有效客户的咨询量就超过了1500人。

  移民公司活跃的咨询背后,是浙江蓬勃的民间资本在发力。省工商局最新的年度统计显示,这个民营经济大省,有超过7万家私营企业在健康地经营运作着,总资本近1.3万亿元。

  按省内一些移民公司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投资移民成功率较高的国家分别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其规定投资门槛分别为40万加元(约235万人民币)、80万澳元(约454万人民币)、150万新元(约962万人民币)。也就是说,只要向这些国家投资以上金额的资产后,便可以在2年甚至一年后拿到当地的“绿卡”。

  做发电机生意的黄老板为了谈生意方便 移民去了德国

  “这纯粹是因为生意上的需要。”黄先生是一位被要求匿名的采访对象,他现在已取得了德国国籍。让他产生移民念头的,是一次不愉快的商务签证经历。

  5年前,黄先生的生意是把德国的二手发电机转卖到国内。很多人不像黄先生那样,对那个时期浙江的缺电现象印象深刻。

  如果我们翻一翻5年前的报纸,就会发现大量的企业新闻里都会出现缺电的报道。黄先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从德国买到一批廉价但好用的燃油发电机,然后兜售给了温州、金华等地一批企业,从中大赚了一笔。

  如果没有意外,这个善于寻找机会的商人还没有离开这个行当,更不会选择移民。在一次商务活动中,德国一个生意伙伴邀请他去当面洽谈,不过当他兴冲冲地赶去德国大使馆时,却被告知无法给他签证。他感到有点恼怒,因为他的助手获得了签证,“我作为最后的拍板人,怎么可以不去德国呢?”

  最后,他找到移民机构帮助解决这个麻烦,后来顺便办了德国的“绿卡”。当然,他为这个决定付出了500多万元,这包括他在德国注册公司和购买资产的投入。现在,他在德国开了分公司,雇了当地人给他找各式赚钱的机会,生意也不再局限于倒卖发电机了。

  多数和欧美做外贸生意的浙江商人,都有过类似黄先生这样的尴尬。而这也是移民公司在向浙江的老板们宣传移民时的主要卖点。“毕竟你只要买一张机票,随时都可以出国。”

  除了做生意之外,普遍缺少安全感的这一代浙江商人,也把移民作为改善生存环境的一个途径,其中给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占到6成以上。

  “很多人对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还留有深刻的记忆,这难免会让他们产生一些忧虑。”温州知名经济学者马津龙分析说。在富裕的温州,有成批的大小老板,他们也正是浙江投资移民的一个主力群体。

  移民顾问

  英语好、留过洋、懂证券金融和法律 招聘条件和汇丰银行差不多

  顾林每天做梦都在盼望能甩掉自己那张娃娃脸,因为她觉得这张脸无法让客户在瞬间信任自己。

  作为移民顾问,她太需要坐在对面的客户能信任自己了。“因为我们做的业务,会影响客户和他的家庭未来的生活轨迹,只有首先取得对方的信任,他才会放心交给你去办理。”施强国际移民业务总监余华康说。

  余华康早年从杭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旅行社,后来由于“非典”的影响,旅行社惨淡经营,转行进入了移民中介业务。他看上去性格开朗,有着滔滔不绝的表达能力,能够讲上两三个小时而不喝一口水。

  余华康为公司招聘过很多移民顾问,他最看重的是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次面试时,他给应试者出的一个题目就是,用一句话表扬一下坐在身边的一个人。

  王峥甚至还发现,自己贴出去的招聘条件和汇丰银行的条件几乎是一样的。在他们那里,除了要求移民顾问英语好之外,还要具备证券、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当然如果有海归背景的更好。

  顾林正是这样的人。三年前她从德国留学回来,最先是去了一家欧洲企业杭州办事处上班,半年后她跳槽去了移民中介公司。“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做这个。”据都市快报 记者 陶魏斌

小海 发表于 2010-6-24 11:32

走吧走吧!!!赚了中国人的钱去到外国去花去吧,没了再回来,祖国会接受你的!;P;P

伊人 发表于 2010-6-25 21:04

活着就是为了活得舒坦一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移民内幕调查 中国第三波移民潮为何浙商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