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根 发表于 2007-3-23 08:05

保护和开发渔文化刻不容缓[转载]

      一、文化——人类精神的追求 经济增长的动力
  当社会解决了人类基本的生活要求——温饱以后,人们就会向高层次的物质和宽松愉悦以及启迪心灵的精神需求发展,而文化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创造的精神产品,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以及不可替代性。文化这种精神产品在人类的生活进入追求精神享受阶段,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人文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体现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会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乐趣,享受情感和知识,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参与。因此,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很好地为人类服务,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应该科学、合理地开发、整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因为其内含的经济价值一旦开发,它可以将一个贫困落后的地区在较短时间内改变面貌,可以为贫困的百姓找到众多脱贫致富的就业门路。因此,开发精神产品和文化财富,不仅为我们解决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可能,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和国民素质。法国西北部渔业小镇埃塔普镇勒兹创建的古代和近代的渔业博览馆、浙江省普陀区桃花岛镇根据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而开发的海岛旅游胜地、江南古镇周庄因陈逸飞的《双桥》油画而闻名于世,从而使偏僻的小镇发生了巨大变化等等。这许许多多成功的典范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和借鉴。
      二、 中国渔文化——一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宝库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基本特点是能够制造工具、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而最初最古老的工具是打猎和捕鱼的工具。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最初是从采集植物和渔猎开始的。我国的原始社会始于距今170万年前,从原始人的“渔猎”开始到母系社会出现的捕鱼工具以及父系社会的结网捕鱼等等、一直发展到近代的现代化渔业,百万年以来渔业活动从未停止过,从贝币作为商品经济的交换筹码、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鱼龙同族的图腾龙;从各种各样的渔船和捕鱼工具到人类的 衣、食、住、行;从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的鱼类到流传的各类典故、传说、故事、书画、诗 词等等,有关渔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类的各个领域。因此,任何一种产业没有像渔业具有那样长的悠久历史,任何一种文化没有像渔文化具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内涵,任何一种产业文化没有像渔文化那样与老百姓的生活结合得那样紧密。每当遇到国富民强、太平盛世,百 姓安居乐业的时代,人民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以及文化上就有极大的追求,在这样的时代必然就会出现文化创新和繁荣的高潮,其中也将渔文化在连绵不断的历史延续中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我国的唐朝和宋朝就先后出现过渔文化的高潮,许多学者名人、文人墨客纷纷以渔为题材,为后人留下大量的学术著作、戏曲故事、诗词歌画、鱼宴烹饪等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文化反映了渔民的艰辛和智慧、渔具渔法的“穷其极趣”、江河湖海的瑰丽多姿、水产珍品的佳肴美味,及封建官僚的荒淫奢侈。这些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生产、生活全方位的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渔文化是非常宝贵的文化宝库,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金矿。
      三、中国渔文化的分类
  中国渔文化的内容及其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
      1、渔业的渊源以及发展的历史;
      2、各个时期考古发现有关鱼类、渔船、捕捞工具、渔村遗址等等;
      3、从原始社会到近代,不同时代遗传的各种渔业生产的渔船、渔具、渔法;
      4、各地渔村、渔民不同时代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渔村的建设和风土人情;
      5、渔民生产生活的典故、传说、故事、渔谚、渔民画、渔民剧、渔歌等;
      6、历代文人墨客、书生雅士、达官贵人、诗人学者描写渔村、渔区、渔民的文章、书画、诗词等等;
      7、千姿百态的各种鱼类习性、典故以及历代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积累的观赏鱼文化;
      8、各种鱼类的烹饪技术以及年年有“鱼”丰富繁多的华夏饮食;
      9、渔业和海洋、湖泊、岛屿以及佛教、道教、儒家文化结合的各种故事和传说;
      10、其他各种与渔业有关的文化。
      四、保护和开发渔文化已刻不容缓
  其一,大量丰富的渔文化即将湮没和失传,抢救中华民族的渔文化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长期以来,我们对华夏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许许多多渔民的先人 在渔村、渔区生产生活留下的遗址、遗物等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即使目前生活在渔区、渔村的老渔民及老渔业工作者也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部分古老渔业留下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人文资源就会不复存在,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其二,渔业的转产转业要保护好渔文化。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保护好渔业资源,我们正在做一项宏大的渔民转产转业的工作,这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的事业。但是在做这项事业的同时不要损害、破坏了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渔文化。不少渔村、渔区在转产转业中把先人留下的捕鱼工具、渔村生活的器具给抛弃了,有的在“小岛迁、大岛建”的动员中,将渔区的风俗、渔村的建筑全部破坏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就在不经意之间化为乌有,给后人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应当看到,保护和开发好当地的渔文化可以给渔民的转产转业带来很大的机遇,其潜在的市场地位和经济价值不仅会给渔区创造无限的商机,也会给渔民带来许多就业的岗位,这样又促进了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开展。
  其三,渔业的发展规划要给渔文化应有的地位。为了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能够科学、持续、合理的发展,国家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当地的发展规划,并经过法律程序通过。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渔业发展规划时应该考虑给渔文化应有的位置。今年国家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办公室,投入2000万元抢救在发展经济中被破坏、损失、濒危、散失的中国民族文化。抢救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面临失传的渔文化已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迫在眉睫的大事。可喜的是,目前有些地方的有识之士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渔文化协会以及与渔业相关的展览馆,尽管内容还不够丰富,研究还要深入,但是这样的起步是非常重要的,这给渔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带来了希望,同时他们的行为又是符合世界遗产大会所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因此,保护和研究渔文化也是我国各级政府所必须承担的义务。
  其四,成立渔文化的专门机构,统一规划和开发渔文化。渔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应当是科学、有序、系统地进行,因此全国应该有一个部门专门来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全国的渔文化开发的规划,同时负责对渔文化的研究。研究渔文化不仅为保护提供了依据,同时开发渔文化又为渔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虽然有的地方在渔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方面已经有所开展,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华民族幅员辽阔,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统一规划、协调应是当务之急。
  其五,有远见的企业家应该投资渔文化和休闲渔业相结合的品牌产品的开发。研究、开发渔文化需要资金和人才,目前虽然不少企业在休闲渔业开发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将渔文化作为潜在的商品进行研究开发还很少。我国的渔文化总体上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其能为人们服务的经济价值远远没有体现。因此如何在保护、挖掘的基础上,让渔文化的价值能充分体现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有远见的企业家应当投入资金,成立专业的公司,在渔文化协会的指导下,研究开发渔文化及其相关产品,将渔文化和休闲渔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休闲渔业的文化品位。可以预见,渔文化在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同时,同样会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回报。在某些项目成熟之时注册品牌商标,成为内含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辐射全国走向世界,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s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护和开发渔文化刻不容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