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撰《中华渔文化辞典》的初浅构想
[作者: 吴成根]渔文化研究的内容广泛:囊括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人、史迹等;渔文化研究的相关资料繁杂:面广量大而又零星。多年来,相关人士迫切需要一个便捷、实用的查询指南。读者的需求、学者的使命,促使有志者将酝酿已久的心愿付诸实施。
编写渔文化辞书的想法、起始于主编《中国历代咏渔诗三百首》(中共象山县委宣传部编,2001年9月出版)之时,算来有五、六个年头了。年初,写信祝贺家乡渔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将此想法提了出来:“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能否发挥人才优势、利用研究成果,用若干年时间编撰一部《中国渔文化辞典》,以填补国内渔文化研究的空白。”未料拙信被《渔文化》加了编者的话,在新开辟的“关怀与激励”栏目中刊出。3月31日,研究会郦伟山副理事长来信:“编写渔文化辞典这个建议很好。希您写一个大体的构想,我们再议一次,把这个事情办起来,行吗?”于是,便有了此文。
辞典(词典)是收集词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我国自古有编纂类书的传统,只是这种类书以现成的文献汇萃而成;编撰一部原创的辞书,难!《中华渔文化辞典》(下称《渔典》)拟收录我国渔文化知识与研究成果、包涵“常识层次”与“学术领域”,前者为读者提供信息,后者便于研究查证。
《渔典》应成为我国渔文化领域的知识库与资料库,既是理论研究者的案头工具书、也是广大读者获得相关知识的常备参考书;通过阅读掌握专业知识、指导研究实践,为全社会发挥普及渔文化知识、推进产业发展发挥作用。为此,编撰《渔典》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力求运用最新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力求辞书的稳定性与时代的先进性相统一,力求符合辞书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的要求。
编撰《渔典》是渔文化研究工作一项大型文化工程,系统巨大、任务艰巨,自始宜慎重计划。筹编工作可先成立策划小组,再成立编撰委员会(下称“编委会”),设主任、副主任委员;下有总编撰、副总编撰若干名,及分类主编、编撰委员等。挑选具有敬业精神、有相当专业知识、对辞典特性有一定认识的人员任责任编辑、组成编辑室;确定辞目总表,搭建辞书框架,并几经增删、修订。依据撰稿者研究领域和特长分配辞目,是参与者的分工原则;撰稿者所具有的学问功底和研究能力,为确保辞书质量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编撰《渔典》须遵循以下原则:框架构建、辞目设置符合逻辑;收辞完备,求周备而免浮滥、务精确而免庞杂;释文定义准确、阐释得当、言简意赅,介绍客观实际、通俗易懂;辞目出处确切,便于查考应用,参考资料注明原作者,避免抄袭。
编撰《渔典》之程序大体为:
1、编码:每则辞目给予一个计算机编码,用以区别类别及内容、便于随时检索。
2、选定辞目:分类主编分别先行搜集辞目,集有若干数目时由主编召集编委及相关学者专家若干位,讨论并确定所集辞目是否适合采录。总编撰或副总编撰若干名列席。
3、撰写释文:辞目经确定采录后,由负责者撰写释文。同时,继续搜集、并依前述程序确定新增辞目。两者并行,迄至认为已搜罗完全为止。
4、审查释文:每则辞目的释文,由撰写者送该类主编初审。分类主编认为须与撰写者商酌的、即直接商讨查证,确定后送交编委会。编委会必要时征询分类主编意见、遴请适当学者或专家再次审查,此后释文定稿、交付缮打。
5、校对:缮打后的稿件经两次校对,以求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手书原稿若有不能确定者,须与撰稿人核对,以求正确。
6、订正:首次由总编撰订正,对释文明确有误需改正者即行改正;对释文有疑义者,或查证有关资料以求明确、或征询撰稿人以资澄清。对辞目、释文重复出现者,作统整或选择:作统整者为辞目相同而释文内容不同(此种见于类别不同而各有解释重点的),将其汇集于一个辞目,分段由撰稿者署名或共同署名,以利互见;作选择者为内容大致相同、无分轩轾,取其较为详尽者,对未采用之撰稿者深怀歉意。后由副总编撰作再次订正,各就所长、分别查察首次订正处有无疏漏或不当,以便改正。
条目是辞典(词典、百科全书)知识和信息集成载体的最基本单元,要求逻辑性、条理性强,语言简练、准确,反映角度客观。之所以说编写一部原创的辞书难,首先是难在辞目的确定上:因为撰写一个辞目有时比写一本书还难,有些辞目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来研究。这是“书内之难”;而 “书外之难”是要有相当的资金、物质条件作基础,一定的人才作保证。
辞条的选收和阐析以现成的概念为主,少数可根据辞条内容提炼而得,力求尽可能、全面地涵盖所有历史时期的渔文化。要注重汲取渔文化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阐释新思想、新观念、新现象、新问题;注重其普遍价值和典型意义,既有科学性、学术性,兼顾知识性、实用性。对于虽为知识界较谙熟、不为社会一般读者了解的辞目主题,宜多所涉及;对于专业性过于狭窄、内涵意蕴较为冷僻的辞目主题,则简约概述。先注明如“名数”、“物名”、“地名”、“书名”、“人名”、“术语”、“杂语”、“譬喻”、“故事”、“仪式”、“图象”等词性;再解释其词义、徵引其出处。根据实际内容确定辞目长短、而不拘泥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使用目的读者之要求。大的辞目详释基本理论或主要问题,小的辞目简明扼要定义内涵与外延;对一辞多义者需依次列出,并作必要考证。为全面、完整收录,详尽记载我国渔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尽可能避免遗珠之憾,宜向社会公开征集《渔典》辞条。
一部辞书的实用价值如何,最终体现在辞条释义内容的创新上。对于重要的辞目,释义时应把已有研究成果、最新学术动态、撰写者原创性的研究心得有机结合,使辞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较重要的辞条,释义时适当引用原典文字、恰当举例,以免解说内容粗疏空泛、缺乏知识性。所引原文应在充分辨析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力求少而精,以收画龙点睛之效;所举的例证须经周密考证、具有代表性,起到解决资料来源的作用。
工具书不能只记述一家之言、宜荟萃众家之说。对于学术界某些有影响的不同观点、悬而未决的问题,根据需要在相关辞目中作适当处理;不以撰写者个人学术观点、代替全面的学术阐述。只要编撰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辞目收罗、释义内容创新上,而不仅仅是对精品辞书的借鉴、对同类成果的巧妙编排上,所编撰的辞书必定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对于各类别辞条,即使是专有名词、概念、范畴和命题,要避免只使用古代典籍中的原文作解释,使用准确、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诠释,将专业术语在理解辞条释义上的阻碍作用、降到最低程度。要尽量使辞条编排新颖周详,索引完备、查询便捷。就辞书编撰而言,没有一种辞条的排列方式是完美无缺的:工具书惯用按字母、或笔画顺序统排辞条的传统程式;以专题分类难免遇到一些不容易准确归类的条目。应缜密安排类别、专题、子目等,考虑到辞目间的相关性,可在每则辞条的释文后注明参见辞条,正文后附有详尽的索引以备检索。
总之,编撰《渔典》是一种尝试: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一项艰苦的学术创新工作,是一件日积月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事情。收辞范围的界定、内容框架的构建、辞目的设置、辞条的拟定,都是个边探索、边实践的过程。
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人才荟萃,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有着广泛的合作。研究会成立两年来,创办了《渔文化》刊物,出版了《中国渔文化研讨会论文集》、《象山妈祖文化述略》等数部国内有影响力的渔文化著作。我们期盼《中国渔文化辞典》能在“十一五”期间问世。笔者愿为家乡文化建设事业这一宏大工程添砖加瓦、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s2
[本文刊于2006年<渔文化>] 好想法,啥时候出? 期盼《中国渔文化辞典》能在“十一五”期间问世。 Originally posted by 成根 at 2007-3-22 17:16:
期盼《中国渔文化辞典》能在“十一五”期间问世。
谁来负责实施? 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郦伟山说:"编写渔文化辞典这个建议很好。希您写一个大体的构想,我们再议一次,把这个事情办起来."
日前, 浙江省出版总局副编审/老乡张心富告诉我,他清明节回象山时,将与郦副理事长具体研究一次.:s2
[ Last edited by 成根 on 2007-4-3 at 14:51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