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野佬 发表于 2009-11-24 16:57

关于象山城市定位与城市形象的探讨

象山港大桥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象山的区位格局与交通条件。这一改变将在最大程度上催进了象山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着象山城市的发展走向。一个城市的发展,城市定位是基本前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全面、立体的眼光,找到桥海时代象山城市发展定位,是本课题调研所要回答的主要内容。
       一、象山城市发展历史与现状
       象山设县1300余年,积累了一定的城市发展资源和基础。县城曾以城池形状如蚶,称之为蚶城,后又以陶弘景炼丹之文化特性改称为丹城。历史上的象山,城市发展十分缓慢,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农村人口集聚为主体的一种自然发展方式。1980年以前,还是属于服务于全县农村地区的农业城镇,是农渔副产品的贸易集散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才逐渐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开始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随之象山的城市定位开始进入了社会思考的范畴和领导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先后提出了 “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滨海城市”、“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等定位概念。象山的城市发展沿着逐渐明晰起来的的目标定位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石浦、西周、鹤浦、定塘、贤庠五个中心镇为重点的县域城市格局。中心城区分丹东、丹西、爵溪三个街道,建成区面积达18.03 Km2,城市常住人口达 19.35 万。无论是人口规模、社会结构,还是产业形态、服务设施等各方面均基本具备了一个县级城市的功能和效用,在象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我县的城市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发展目标尚有较大距离。《浙江省象山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明确提出要把象山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虽然这是一个15年的长远规划,至今实施时间还不太长,我们不能要求这一规划目标的实现,但就这五年左右的执行情况来看,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这一目标理念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没有得到全面切实的贯彻落实。城市新中心区建设虽有若干个项目落户建设,但进度缓慢,不足以形成城市发展的新形象;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做了不少工作,但成效不明显,近年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区河道污染状况改变作用不大;旅游业的发展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主要还只限于景点项目的打造,城市对旅游业发展的配套动作很小;以大目湾新城市为核心的滨海城市建设尚停留在规划起步阶段。在城市管理方面,调整了管理体制,强化了管理力度,但工作层面仍处于一般城市管理最基础的环境卫生和秩序方面,尚未上升到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这一高度。
      2、城市规划欠缺更广的县域涵盖面与严格的指导执行力。象山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象山产业区是近年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虽接受县规划局的规划指导,但区内的建设发展规划以管委会为主制订,因而与城市总体规划缺乏更紧密的有机联系,并存在着工业性单向发展,城市功能不全,配套失衡的情况。县域总体规划对全县各镇乡的城镇规划有指导性意见与要求,但并未按照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来一体规划,大多是自成一体,各自分割。农村各村庄的规划更是一村一规划,缺少一定区域内的整体设计与统一协调。城市区块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编制滞后,各专项规划之间衔接统筹不够,存在着城市功能重复配置或功能性缺位现象。旧城改造历史欠帐多,规划迟迟得不到实施,老城区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死角。至于城市规划因项目跟进少而滞后,因拆迁困难大而断头等情况比较普遍。
      3、城市发展缺乏文化内涵的体现与外在形象的表现。象山有6000年塔山文化遗存,有陶弘景炼丹的不老文化传说,有近代海防文化史迹,有现代的竹根雕、剪纸、农民画等艺术文化,有海塘修筑与抗台精神,还有广泛体现于全县各地民风民俗中的海洋文化。所有这些文化资源流散于各处,未能固化成城市的文化品牌,融入进城市规划建设之中,表现于城市外在形象上。没有象样的特色景观街道和城市标志性建筑,缺少体现象山文化内涵的城市雕塑,城市标识混乱,窗口形象不规范,整个城市形象与外地城市类同,缺乏显明的个性特色,无法树立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形象。
      4、基础设施与功能配套不完善,“城市病”已初见端倪。象山城市规模不大,发展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规划建设方面基础设施和功能的不完善不合理,加上城市管理跟进滞后,已显露出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城市的空间扩展有限,行政商贸中心过于集中于丹峰路以北地区,居住教育与工业企业分别在城区东西两侧布局过于分明,人流车流的相向对流,城市道路连贯不畅,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城市中心区域公共空间预留不足,小区环境拥挤局促,车辆停放难成为一时难解之题;商住混杂纠纷不断,乱搭乱建随处可见,城市河道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成为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还有像治安环境整治、老城区改造等都社会呼声强烈的问题。如此种种 “城市病”已很现实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二、象山城市定位的调整及理由
      所谓城市定位,简单地说,就是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按照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也就是说,从自身条件出发,顺应城市格局的变化,在所处的城市群落当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参与城市的功能协作与分工,获得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定位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坐标,也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取向和发展模式。桥海时代的象山城市发展,只有在科学定位的指导下,才能实施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象山城市价值的增值和可持续发展。
      现行的《浙江省象山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中的象山城市定位是: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我们认为这一定位设计,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的基本理念,也与象山地理特性与资源禀赋相吻合。但在综合考虑象山进入桥海时代的新情况之后,我们提出,对这一定位作适当的必要调整。即把“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调整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海休闲城市”。理由有以下五个方面:
      1、是顺应现代城市社会休闲趋势的需要
      休闲正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文化和时尚。随着城市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在物质享受的同时更感受到城市的污染与喧嚣,在忙碌工作之余也更多地感叹节奏紧张的无奈与疲惫。回归自然,放松自我,是都市居民的精神追求,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则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我们要顺应休闲旅游的时代趋势,把海洋休闲旅游确定为象山城市发展的基本定位和主要方向。
      2、是提升象山资源优势的需要
      象山近十年来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开发了松兰山旅游度假区、中国渔村、金沙湾旅游度假区、花岙岛风景区、石浦渔港古城、象山影视城等景区,发展了海岛狩猎、海钓、海上渔家乐、海上健康项目等休闲活动项目,建造了多座星级酒店。象山的海鲜餐饮更是名声在外,是吸引客商前来休闲的有力抓手。在近年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已在上海、杭州、宁波及南京、苏州等城市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这为我县发展休闲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3、是适应宏观城市格局变化的需要
      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表明,再小的城市也可以是世界性的。关键是要在城市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既满足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也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康庄大道。我县处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当中。杭州湾跨海大桥与象山港大桥大大缩短了象山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与宁波更是近在咫尺。宏观的城市格局的发展变化,为我们根据与区域中心城市的有机联系,找到自己在城市群落中的恰当位置,体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获得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总定位中把“旅游”改为“休闲”,强化象山山海资源开发的休闲特色与功能,以适应现代社会休闲趋向,以高水准休闲产业、城市休闲功能来吸引来自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游客。
      4、是应对大桥管道效应的需要
      大桥建成后,由于宁波核心区的城市功能完备,吸聚能力大大超过象山,象山在人流、物流等方面的吸附功能将大为削弱,最明显的是旅游经济完全有可能变成“门票经济”,宾服等其他三产服务业将大大削弱。发挥象山的特色与资源优势,把休闲作为城市的主导功能不断加以强化,可以应对大桥带来的“管吸效应”,改变“走马观花”过客式的观光旅游状态,以休闲城市的新形态,吸引更多的人更长的时间在象山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并以此带动城市各项产业的发展。
      5、是应对周边城市同质竞争的需要
      旅游一般是指对旅游地风景风情的观赏,因而人们对具有相同风景风情的旅游地不会有很高的重复兴致。休闲则是在旅游基础上更强调人的身心的放松与享受,因而各地都可以有更多的项目开发与挖掘。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在浙江省范围内,从滨海旅游发展角度分析,存在着同质性竞争的现实。象山缺乏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可让人慕名探胜的名山大川。以滨海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缺少唯一性,在舟山跨海大桥建成后,象山以滨海为特色的旅游业将与舟山在客源与旅游项目上都会形成同质竞争。因此,我县桥海时代以休闲城市为定位,正是从发挥滨海特色优势着眼,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深入打造象山休闲品牌,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战略。

      三、象山城市形象的基本构想
      城市形象是对城市定位的补充,也是城市定位的形象化表述。关于象山城市形象的讨论,此前有过单项性的涉及,但没有系统地讨论研究过。如讨论提炼出的“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主要倾向于人文精神,与城市形象有些交叉,但不能代表。又如“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的宣传口号,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象山美好的滨海景色与高质量的人居生态环境,但也过于倾向旅游方面因素的考虑,相对比较虚幻。人们对象山的了解都很零散,大都局限于“中国开渔节”、“象山海鲜”、“象山竹根雕”、“花岙石林”等等点的印象,缺乏面的了解。因此,随着桥海时代的到来,根据“现代化生态型滨海休闲城市”的城市定位,给象山一个准确的城市形象十分必要。我们可以借鉴杭州、宁波等外地城市的做法,在全社会公开征集讨论城市形象口号。这里,我们结合象山城市现行实际及象山地理位置独特、海洋经济发达、海洋文化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首先提出 “滨海休闲之都,海洋文化名城”的形象口号,供讨论。
      我们认为未来的象山城市形象,可以从打造现代之城、生态之城、滨海之城、休闲之城、海洋文化之城入手,“五城一体”构成生动丰满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海休闲城市”形象。
      (一)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市形象。现代之城,表示未来的象山是一座与时俱进的现代时尚之城,不仅城市形态和格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等硬件都是现代化的,而且城市行为、城市文明、群体文化等软性实力也引领时尚,独领风骚。(1)加快新行政商务中心建设,尽快形成城市新核心区块。新核心区块不仅要集中我县主要行政功能,而且还要形成有大型商场、超市、商务办公楼宇、休闲公共场所,集商贸、金融其他三产服务为一体的行政、商务圈,提升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和辐射能力。(2)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拓展城市功能。创新思路,改变原来全拆全建的做法,正确处理保持城市文脉、城市历史记忆与旧城拆迁的关系,对宜保留的旧城区块,除需要配置现代城市功能必须的空间调整外,一般要予以整体保留。(3)强化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区的城市功能。象山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区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象山城市产业的发展,成为象山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加快了象山城市化进程,在完善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的基础上,要不断强化文化、教育、商业、居住、生活服务等城市功能,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功能性缺位,避免造成城市建设的历史后遗症,使我们的城市发展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走上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4)美化城区环境。利用东谷湖、西谷湖、东风水库和北门水库及东谷湖至彭姆岭的山地,森林资源,大手笔规划建设依山傍水的森林公园。全方位改善城区内原有的广场、公园的休闲条件和环境。在现有中心相互阻隔、断裂、堵塞的河流中,整治城区河道,形成水流顺畅、整洁清净的城市水系,并沿河构筑一条有象山城市风情的绿色长廊。
      (二)拉大城区框架,打造滨海城市新形象。滨海之城,是指发挥象山地理位置优势,串点成片,打造沿海城市走廊,使象山成为真正的滨海城市。(1)高标准建设大目湾新城。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打造特色,提升品位”的思路和“贯通环城,沟通干道,疏通节点”的要求,构建道路交通网络框架,高标准设计,新思路创建,充分利用海湾、沙滩等滨海资源优势,努力把大目湾新城建设成为集海洋景观、海水运用、养生康疗、休闲度假、游乐体验于一体休闲象山的核心代表区、宁波滨海休闲新城,拓展新一轮城市发展空间。(2)努力做好石浦卫星城市试点工作。利用石浦作为宁波市卫星城市建设点的机会,把石浦打造成现代化生态型滨海休闲城市南部中心区,启动环石浦港区域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将鹤浦、高塘岛纳入石浦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创立环港城市的崭新面貌。(3)加快西周、贤庠等沿象山港区域城镇的城市化推进工作。西周镇作为象山西部的中心城镇,要发挥工业强镇的优势,拉大镇区框架,优化布局,打造象山城市西部中心节点。贤庠镇要发挥大桥桥头堡的作用,以临港产业带动城镇发展,尽快实施与黄避岙的撤并计划,完善区域城市功能,承担起呼应宁波大都市第一站的重任。(4)建设环岛大道。尽快建设象山港沿港大道,并积极创造条件筹划建设象山半岛环岛大道,把象山沿海各城市区块串点成片连接起来,确立现代滨海城市形象。
      (三)大力发展休闲产业,打造休闲城市形象。休闲之城,是指象山在原来滨海旅游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成为以海洋休闲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成为滨海人居福地、会议会展高地,休闲度假胜地,努力形成“商务在宁波、休闲在象山,游乐在杭州、体验到象山,创业在上海,不老到象山”的休闲城市形象。(1)强化提升景区休闲功能。完善松兰山旅游度假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增加海洋休闲项目,拓展会议、会展功能,开展商务旅游,打造国家滨海休闲度假区。把石浦渔港、渔港古城、中国渔村、东门渔村、半边山等旅游景区串点成片,加以有效整合,打造集观光、休闲、美食、游乐为一体的海洋文化休闲旅游区。(2)打造休闲旅游品牌。我县目前已开发了多处旅游景点,但所有这些项目缺乏整体性规划,体量规模小,功能配套不全,对外尚不具备休闲旅游号召力与影响力。要整合资源,筛选出有代表性,有吸引力,有影响力,并有条件做大做强的项目,规划建设成我县休闲旅游的主打品牌。结合休闲旅游特点和趋势,可着重考虑建设象山港海景别墅、环石浦港渔港休闲旅游以及檀头山大型海岛休闲游乐等项目。真正形成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能让游客慕名而来,快乐旅游,愉快休闲,乐而忘返的品牌项目。(3)以海岛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海上休闲旅游。充分利用丰富的海岛资源,在大力开发花岙岛、檀头山、南韭山、渔山、道人山等海洋休闲旅游项目,开展潜水、观海、海钓、帆板等海上休闲活动。建立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丰富休闲活动内容,提高休闲产业水平。(4)加强休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休闲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加强交通、酒店、餐饮、导游、保安、医疗、紧急救助日用品及休闲生活用品的零售等城市休闲支撑性软、硬件配套体系建设。同时搞好学校、青少年宫、科普馆、博物馆、植物园、图书馆等文化配套设施建设。规范提升酒吧、夜总会、网吧、影院、迪厅、茶馆等娱乐场馆,发展和丰富城市“夜晚经济”,为客商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提供保障。
      (四)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打造海洋文化名城。海洋文化之城,是指挖掘、发展我县6000余年海洋文化历史积淀,推进包括塔山文化、渔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防文化、不老文化的海洋文化发展,把象山建设成为洋溢海洋文化氛围和气息的海洋文化名城。(1)整合文化资源,固化文化载体。象山的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且以中国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民俗节、象山海鲜节等载体进行了集聚,发挥了一定的效应,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节庆短时性的局限还很明显,需要进一步构建海洋文化博物馆、台风博物馆、海防博物馆等物质载体,加以经常性的展示。对于节庆、民俗活动的成果,要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使其迅速产业化,扩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产生应有的影响力。(2)挖掘遗存,积极加以彰显。象山与海洋相关文化遗存很多,有文字记载的,也有古迹实物,有必要积极加以彰显,发挥象山历史上文化名人的作用,除开发其故居等胜迹外,可以用来命名街道道路、公园广场名称等。挖掘开发塔山文化遗存,海防文化遗迹,能开发成旅游点加以展示的就进行旅游开发,不能进行旅游开发,进行严格保护,能移动就让其走进博物馆。(3)发挥象山文艺团体、人才的作用。以象山现存海洋文化为素材进行创作,推陈出新,形成新的海洋文化。从象山海洋文化中推演出《海洋象山》的大型文艺节目,融合象山传统海洋文化元素,用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展现。(4)要加强广大市民的精神文明教育。象山城市化历程较短,许多新市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还没有从农民的角色中转换过来,有必要把人的城市化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之以恒地引导、教育、宣传,努力促使广大新市民“身”进城“心”也进城。
      (五)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城乡一体的生态城市形象。生态之城,是指象山未来的城市发展不仅要保持生态优良的优势,更要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发展现代化的生态产业经济,创造出新型的生态文化,把象山建设成为一座现代生态文明之城。(1)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定塘为中心,包括新桥、晓塘、泗洲头等乡镇要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种养殖业,要发展集影视,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区。(2)开发岛屿生态经济区。按照一岛一特色,在鹤浦、高塘等生态资源优良的岛屿,发展岛屿原生态旅游,建设海岛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基地,形成独具特色与优势的海岛生态产业群。(3)打造“田园都市”、“都市田园”。在中心城区或中心城镇附近城郊农村,城区组团区块间隔地带,或一些具有生态农业基础的农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走“农旅合一、乡村景区化、产业立体化、经营共生化”的发展道路,规划发展休闲农业(渔业)、农(渔)家乐项目,建设“生态观光农庄”、“生态休闲农场”。

       四、象山城市发展的几点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正确把握城市发展理念
      “现代化生态型滨海休闲城市”是在以往滨海城市、滨海旅游城市定位基础上的深化与扩展。内容更加丰富,影响也更加深远。定位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要深刻理解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有必要建议县委县政府结合“十二五规划”制订,在全社会发动开展城市定位讨论与城市形象征集活动,借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现代化生态型滨海休闲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外在形象,而且是全县人民幸福生活的内部环境,既要为外地城市居民与富裕人群创造休闲的“天堂”,同样也要为象山人民建造生活的“庭院”。城市的建设发展和旅游景区、休闲设施的设计定位应充分兼顾这两个方面。特别要重视给象山人民创业发展提供机会,获得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现代化生态型滨海休闲城市”才能得到全县人民的真心拥护和共同参与,才能把全县人民的创新精神与发展积极性凝聚到城市发展战略中来。
      2、突出城市休闲功能,调整修订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必须充分体现城市定位的理念。县规划部门目前正按照“现代化生态型滨海休闲城市”的基本定位修编调整城市规划。调整修订城市发展规划在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区块布局,城市产业发展,城市文化塑造,都要紧扣“现代化生态滨海休闲城市”的定位,突出城市休闲功能。立足长三角城市群格局体系,站在建设宁波现代化滨海新区的高度,主动接轨宁波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重点规划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的同时,充分兼顾和覆盖全县城乡发展,把一般乡镇与新农村建设整体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真正做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产业园区建设要按照省里提出的“整合提升”的要求,强化城市功能配套完善,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功能集约的现代化新城。
      3、强化城市管理,保持城市持续生机和活力
      一个城市要富有生机活力,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至关重要。首先要站在滨海休闲城市建设的高度,树立正确的城市管理理念,研究和确定城市管理的内容和标准。一切城市管理的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滨海休闲城市运作需求,时时处处维护和打造休闲城市的形象。其次要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形成科学高效城市管理机制。要把城市的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统一纳入城市管理职责范围,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城市管理体系。要从组织机构上提升城市管理的综合管理职能,解决条块分割、职责交叉以及管理范围不明确、管理职能不到位、管理手段不科学等问题,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要积极推行城市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逐步形成行政主导、多元参与的城市管理机制。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既要坚持城市环境整洁有序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又要给城市居民生活、经营广开方便之门,如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临街加工型店面及流动摊贩都应有切实可行的整治管理措施和办法。
      4、加强组织领导,系统策划和宣传象山城市形象
      成立城市形象创建领导小组,整合各类城市创建力量,组织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系统策划、包装象山城市形象,全面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工作。根据象山城市定位和城市形象构想框架,对城市的出入门户、广场公园、重要街道等场所区域,统一规划,重点设计,结合立面改造、街景布置、城市雕塑、广告规范、招牌设计、道路标识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征集和确定象山的县花、县树、城徽,打造一批能够代表象山生态、文化、滨海休闲特色的城市形象标志。重视做好城市形象宣传介绍工作,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方法、渠道和载体,宣传象山“现代之城、生态之城、滨海之城、休闲之城、海洋文化之城”的城市形象,全面打响“滨海休闲之都,海洋文化名城”城市形象品牌。(这是本人参与调研起草并经领导修改定稿的报告)

[ 本帖最后由 花港杨晟 于 2009-12-9 13:40 编辑 ]

百无一用 发表于 2009-11-24 18:52

:se :se :se :se 精彩!

成根 发表于 2009-11-24 19:45

:s5 大作拜读。

塔山野佬 发表于 2009-11-24 22:20

希多提意见!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09-11-24 22:28

:se :se :se

浪潮 发表于 2009-12-4 19:01

楼主的象山城市定位之论述精辟,拜读了。关于城市形象口号:“滨海休闲之都   海洋文化名城”中的“之都”两字觉得不是很妥,请推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象山城市定位与城市形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