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司训: 陈用中(象山柴溪人)
一位“明史”不见立传,却愿与“方孝孺同死节”的汉中司训,他的文才和品行曾得到方孝孺的赞赏,也为后来的文人所仰慕。这个人就是陈用中。最近发现一本手抄本《缑城笠山集》(鸣岐小子陈清凤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陈用中的资料:
陈用中(1360年—1402年),方正学先生友也,字端夫,柴溪人(今象山柴溪,原属宁海),系叶梦鼎(原姓陈)侄陈纬公之七世孙,汉中司训升饶州德兴县丞。少负俊才,读书过目成诵,文思若涌泉,与同里杨觏齐名。然性刚,好饮,颓然自放,以故不谐于俗。正学独异焉,延至家使为弟子,师劝之,褆躬励志,遂恂恂有儒者气象?选后正学教授汉中,辟公为司训,建文初,正学在朝有告公使酒如故,与同列不相能至,有宁为小人之语。正学遗书切责之,且曰君子小人自今日始,盖代其戚而必欲速去之也。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与其侄建文帝朱允炆进行战争。朱棣于建文四年六月初率军渡江,直逼京师。十三日,谷王朱橞及守将李景隆开门献城。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一说被烧死,一说出走为僧)。朱棣继帝位,次年改元永乐。这段历史后来史称“靖难之役”。燕王夺位后,命方孝孺起草登基诏,方坚执不从,被灭十族。陈用中亦“作墨竹歌以见志,卒与正学同死节也!”
陈用中的《吟墨竹》是这样写的:子瞻敲门曾种竹,王猷借宅亦种竹。何如木郎有竹在胸中,到处挥毫拂尘俗。高堂素壁雪色寒,风雨飒飒鸣毫端。座中宾客不敢动,但惊地裂生琅玕。风枝露叶欲活动,疏茎密干分清妍。清光袭人似无夏,使我毛骨飒爽衣裳单,摩挲顾盼久不去。坐我湘水苍梧山,苍梧山下云烟黑,湘水江中生波澜。昔闻帝子南游不复还,峨嵋翠袖已尘土。但有竹上之泪空斑斑,嗟余未脱尘世缘,欲从帝子为神仙。恨不白日生羽翰,回头笑呼木郎与尔言:何不借我一竿作龙骑上天!
诗中所引“帝子南游不复还,峨嵋翠袖已尘土”,疑此诗之作即在皇孙殉国之年(1402年),而终以“何不借我一竿作龙骑上天”,则公之死志可见矣!又“明史不为立传,秩微故也”,则公之“不降不辱亦贤于齐名之杨觏矣”,此志此节堪比其师友方孝孺也!
后人为纪念陈用中之与正学先生同死节写了不少诗,如清嘉庆宁海县学教谕宋贵(浙江桐乡人)的《吊先贤陈端夫先生》:
数架书堂映碧岚,先生高烛记天南。
齐名毕竟羞文遇,逊野凭谁问雪庵。
已附青云传不朽,便虚汗简死何憾。
剑池流水金门月,凛凛纲常照并担。
另有嘉善学谕倪象占(乾隆庚子优贡,浙江象山人)的《吊先贤陈端夫先生》:
一代高名孰与齐,巍然气节独安排。
读书尚有竟成院,讲席先分逊志斋。
缑里青山怀故宅,银城白骨悼空埋。
当年十族株连日,地下忠魂倩汝偕。
来源:宁海新闻网 2004年12月14日 9:03 叶建洋 难得找到一位柴溪先贤,在此拜上。 忘了老大是柴溪人!我腊月二十八还在那里吃酒哪!高中的女同学加到你们柴溪了! 你没陪嫁过去? 吾乃陈公嫡传子孙,感谢您发表此文。
但有一点需补充:根据陈氏家谱记载,公实为方孝儒妹夫。 Originally posted by 丘克 at 2007-3-13 16:43:
吾乃陈公嫡传子孙,感谢您发表此文。
但有一点需补充:根据陈氏家谱记载,公实为方孝儒妹夫。
俺也姓陈,哪儿有陈氏家谱? 我今天看到家谱了,我算了一下,我是陈用中21代孙~~:L :L :L :L 原帖由 丘克 于 2007-3-13 16:43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有一点需补充:根据陈氏家谱记载,公实为方孝儒妹夫。
没错,家谱上是这么说的. 呵呵,柴溪的名人哦!
我也是柴溪的!也姓陈!!哈哈,幸会幸会!:se :se 呵呵,进来打声招呼! 没怎么听过.
回复 7# 西楼 的帖子
才子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都是柴溪人,敢问“西楼”是哪位? 我小学班主任也是柴溪人,叫陈立夫,写得一手好字,还善弈 楼上的同乡,真巧,我是陈立夫,柴溪人,曾在亭溪、墙头任教11年,现在龙元建设集团工作。你在杭州工作?励根良?林静?网上信息有限,猜不出你是谁。发你短消息了,看到请联系。
版主也是象山人哪?初至论坛,不了解版主。不过看到老家的先人之事,看到版主也是老家人。很是开心。你在北京,我在上海,网上相见,也算是有缘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