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e 发表于 2009-4-13 09:01

用爱心谱写生命之歌(上)

县抗癌康复协会关心的是社会上最需要关心的群体。5年来,协会为会员排忧解难,成为会员快乐之家、温暖之家。周江勇曾这样称赞县抗癌康复协会——“勇敢坚强的群体,团结拼搏的精神,可歌可泣的故事,功德无量的业绩,默默奉献的品质,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第十五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之际,我们刊出特稿《用爱心谱写生命之歌(上、中、下)》。衷心祝福全县癌友有医、有养、有学、有乐,提高生命质量,活出生命的精彩。

   
    在我县有一个由470名癌症病人组成的抗癌康复协会。在这个大家庭里,“癌友”们以“癌龄”作为自己的年龄,每增长一岁,便互相祝贺。平常,大家一起尝试各种抗癌疗法,互相帮助,用爱心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
   2003年,患直肠癌23年的县农林局退休干部邓绪田,在报纸上看到某地成立癌症康复协会的消息,他心中一动:要是在象山也能成立我们癌症病人自己的协会,大家互相鼓励,消除心理上的阴影,癌症病人也能活出生命质量。
可是,成立一个协会至少要有50名会员。邓绪田试着去游说几名“癌友”,可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往往不理解。“得了癌症已经够倒霉的了,还要加入协会?这不是向所有人宣布自己已被判处死刑吗?” “不要说加入什么癌症康复协会,就是对亲戚朋友,我都不愿承认自己得了癌症。”
    这样的拒绝让邓绪田犯难了。这时,县中医院医生蒋宗木主动承揽了寻找会员的活。蒋医生利用自己专家门诊之便,每发现一名癌症患者,便极力推荐患者加入抗癌康复协会。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蒋医生成功推荐了14名患者加入协会。
邓绪田从蒋医生的举动中得到启发,他联系县第一、第二人民医院,从两家医院获取800名癌症患者的个人信息,从中选取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文化程度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患者,逐一上门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耐心劝说他们消除顾虑,加入抗癌康复协会,为广大“癌友”提供服务。
    经过两年的努力,共有59名“癌友”加入了协会。2005年10月26日,县抗癌康复协会正式成立。“我们癌症病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啦!”大家围在邓绪田身边,非常开心。
听说丹东街道南门村92岁的张老太,患癌症72年了,还健在。邓绪田通过多种途径做通张老太的思想工作,将她请到协会,给“癌友”们讲述抗癌经验。一时间,张老太的生命奇迹在“癌友”中广为流传,“癌友”们信心倍增,大家都说:“只要心态好,我们也可以像张老太一样健康长寿。”
   协会虽然成立了,但没有办公和活动的地点,无奈,只好暂时设在邓绪田狭小的家中。协会召开会议,会员有事商量,患者需要咨询,统统到邓绪田家中去。
   2006年,县委老干部局挪出一间办公室,无偿提供给康复协会。尽管只是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会员们却欢天喜地,大家经常聚集在自己的小“巢”内,商量着“癌友”的康复事宜。其中6名癌症患者常年坐阵协会充当义工,义务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联系医院、心理疗法等服务,还为每一位会员建立了健康档案。
    随着会员人数的日渐增加,办公室天天人满为患,有时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无论寒暑,“癌友”练习疗病气功、排练节目、邀请医生义诊等都只能在室外进行。每逢开会,协会就得四处借会议室。
   “癌友”们期盼着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象模象样的“家”,他们拿起笔,向县里提出申请。令“癌友”们感动的是,事情很快有了眉目,在县领导的支持下,2008年9月,康复协会搬进了300平方米的大房子。“县政府为我们解决了房子啦!”全体会员欢呼雀跃,搬家那天,会员们齐聚协会,手拉着手兴奋地唱起了自编的《康复之歌》。
   对于大部分“癌友”来说,很需要钱,而县抗癌康复协会只是个民间组织,没有一分活动资金。每次看望经济困难的“癌友”,都是几位本身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癌友”你五十我一百凑起来的。这点钱,对于贫困患者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要是协会没有资金,就无法正常开展康复活动,“帮助患者排忧解难”,便成了一句空话。这样下去,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康复协会迟早要解散。
为了协会能够生存下去,社会各界都伸出了援手,但也有一些人对协会的情况不太了解。
   “怎么又来了?我真的很忙,你们还是请回吧!”在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老板对前来筹款的“癌友”们下了逐客令。“这是我们第3次来您的办公室,要不,您就多多少少献点爱心吧?”临出门前,“癌友”们哀求的语气突然唤醒了这位老板的同情心,他叫住已经跨出大门的“癌友”,慷慨地掏出了一万元。捧着一万元爱心款,“癌友”们悄悄用手背抹着滚烫的泪水。
    大徐“癌友”王英荣,双脚踏遍了大徐镇的31个村庄,与每一位村干部磨嘴皮子,筹得爱心款18000元。为了筹集这些钱,本来就骨瘦如柴的他又轻了好几斤。可他丝毫不心疼自己,却非常坚定地说:“我本身是癌症病人,更能体会病人的难处,只要能帮助病人筹到医疗费,就算让我去当一个乞丐也心甘情愿。”
    殚精竭虑募集爱心款,尽心尽力对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帮助,康复协会渐渐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群体抗癌之路。截至目前,协会共募得爱心款105. 5万元,帐目向全社会公开,全部用于癌症患者的康复事业。协会的网络组织也日渐齐全,先后设立了石浦抗癌康复分会、大徐抗癌康复站、西周抗癌康复站,鹤浦抗癌康复站正在建设中。

空子 发表于 2009-4-13 09:07

县里对协会很支持,这离不开tange的努力!:se :se :se

空子 发表于 2009-4-13 09:08

咱们象山的癌症病人总数大概有多少?

tange 发表于 2009-4-13 09:11

没有精确的数字,每年增加新病人1600名左右。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09-4-13 09:36

:L :L :L

伊人 发表于 2009-4-13 09:55

这一串数字让人惊人!

不倒翁 发表于 2009-4-13 10:37

身体好一切才美好:s2

毛毛 发表于 2009-4-13 11:17

祝愿象山人民身体健康!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9-4-13 11:58

祝患者们早日康复:s5

艳过无声 发表于 2009-4-13 12:22

姐姐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心,才能写出这样好的报道。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像癌症这样的绝症离每个人其实都不是太远。除了要注意日常饮食和加强运动之外,定期的身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早发现,才能早治疗,把痛苦降到最低点,也让希望放置最高点。
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就快到了,如果想表孝心又不知道送什么,就送一张医院的全套体检卡吧:) 健康的身体,对于父母来说,是首要的。

海浪 发表于 2009-4-13 19:39

是的郑记者为这个协会付出了很多很多!

tange 发表于 2009-4-14 10:01

用爱心谱写生命之歌(中)
——记县抗癌康复协会
    第一次走进县抗癌康复协会的人们,总要大吃一惊,一群受到癌魔侵袭的不幸的人们,竟然神采奕奕、谈笑风生。虽然生命不能永恒,但爱心足以让原本灰黑的生命重新发光。
    肺癌晚期病人侯菊桃就是在爱心照耀下赢得新生的。2007年5月,侯菊桃被医生判处了“死刑”,正当绝望之际,素不相识的“癌友”们主动来到她的身边。大家建议她服用进口特效药易瑞沙,并积极帮助筹集药钱。康复协会会长邓绪田还专门买了《重建人生》和《刘太医养生》两本书赠送给她,鼓励她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癌友”们坚持每天清晨用电动车载着她去东谷湖练习疗病气功,3名热心的“癌友”还在炎热的夏天主动跑到宁波帮她买药。“癌友”的关心,使侯菊桃渐渐舒展了眉头。
    坚持吃药,加上科学的保健方法和良好的心态,侯菊桃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但是,每颗易瑞沙的价格为500多元,长期用药对侯菊桃来说是个很大的经济负担。“癌友”们时刻记挂在心,多方奔走,终于在2008年2月为侯菊桃争取到中华慈善总会终生免费供药的机会。侯菊桃万分感慨地说:“我的命,是‘癌友’帮我捡回来的。”
    到目前为止,受到康复协会长期经济资助的患者有数百人,加入协会后,很多原本对生命丧失信心的患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是信念支撑着我活下去!”“癌友”王友康说。2007年春,患病14年的王友康直肠癌转移到胰腺癌,体重急速下降了30斤,病情十分危急。自感此生余日不多,王友康万年俱灰。“癌友”们得知消息后,及时出现在他的病床前,反复劝慰和鼓励他。当时,“癌友”们和他一起订立了一个目标:活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
    为了这一生存目标,王友康调整好心态,他天天关注电视、报纸上奥运会的相关报道,并仔细予以记录和保存。精神生活充实了,王友康竟然忘记了癌痛,胃口也逐渐好起来。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了,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王友康和“癌友”们站在电视机前,握手庆祝,为自己活到奥运会召开而激动万分。
奥运会过后,“癌友”又和王友康一起确定了第二个生存目标:活到县抗癌康复协会搬进新办公楼。2008年9月26日,精神矍铄的王友康来到康复协会的新家,“癌友”们纷纷围拢在他的身边,为他再次实现生存目标而庆贺。
    “癌友”们随即又和王友康一起设下第三个生存目标:活到参加康复协会成立三周年庆典。在协会三周年庆典上,他被评为“县抗癌明星”。
    现在,王友康的第四个生存目标是: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家充满信心,与他并肩抗战癌魔。
    在帮助“癌友”树立信心的同时,大家十分关注抗癌方面的信息,积极尝试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喝小麦苗汁是“癌友”们打听到的一个抗癌偏方,几名“癌友”率先觅得小麦种子,在家种植小麦,勇敢尝试起喝小麦苗汁,取得疗效后,他们再向全体“癌友”推广。
    以励增法为骨干的一群石浦“癌友”,在总结个人康复经验的基础上,购买了大量医书,潜心钻研预防、治疗癌症的各种中草药方子。为了寻找药材,他们几乎攀遍了象山境内每一座山,象山的村村岙岙,都留下了石浦“癌友”寻找药材的足迹。每天晚上,他们捧着各种医学类书籍,认真琢磨着。石浦“癌友”的努力逐渐结出硕果,“保健类苦丁茶”、“康复类灵芝花茶”等偏方已经使多名“癌友”受益。2009年3月,励增法用自己数年的心血凝成了一本书——《治癌偏方》,书内记录了65种肿瘤的数百个治疗偏方,其中部分药方已由患者自愿尝试并取得较好疗效。
    “癌友”们自爱、互爱,顽强不屈的精神也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癌症病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象山的这一群癌症病人自强不息,还热心帮助他人,太了不起了!”鄞州人民医院肿瘤科的医生们听闻了象山抗癌康复协会的感人事迹后,主动提出与我县抗癌康复协会结对,该院肿瘤科主任郭建新还带领10余名医生来到象山为癌症病人义诊。
   义诊当天,“癌友”纷纷赶来。每看完一个病人,医生都给患者送上一张名片。他们亲切地对象山“癌友”说:“有困难、有疑问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丹西街道何家村鼻咽癌患者蒋某,因筹不到巨额医疗费无法上医院治疗,一直拖着病体在家苦熬,癌细胞转移到眼睛,导致右眼失明。日益严重的病情使蒋某万分沮丧,等死的恐怖深深压迫着他。医生们针对病人家庭经济情况,现场会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并把治疗费用一减再减,最后压到13000元,建议蒋某尽快入住鄞州人民医院治疗。“没有康复协会,没有好心的医生,我想都不敢想治病的事。”终于看到“生”的希望的蒋某蹲在地上,呜咽不止。
    丹东街道宣传干事陈斌国,是县抗癌康复协会的一名义务宣传员。他利用自己写作、摄影的特长,经常光顾康复协会,给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珠溪建筑老板郑仁旭,不光支持协会爱心款,还是协会的一名长期义工。只要协会有需要,他随时开着自己的轿车载着大家去慰问“癌友”。即使他本人没空,他也要委托其姐夫徐成双充当司机。在郑仁旭的努力下,另一名建筑老板章月贤向协会捐赠爱心款2万元。
    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一位位爱心人士为“癌友”带来了无比温暖。“癌友”们感激地说:“有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更应该好好活下去。”

skyhood 发表于 2009-4-22 00:06

Tange为这个“勇敢坚强的群体”付出了很多,为象山付出了很多。

期待下一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爱心谱写生命之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