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根 发表于 2007-2-7 19:57

新版越剧<梁祝>照

新版越剧<梁祝>照

空子 发表于 2007-2-7 20:00

好久好久没有看过越剧了。记得小时候经常陪伴年迈的爷爷到城隍庙的戏台下去看戏。当然,其时的主要工作是帮爷爷搬竹椅子。

成根 发表于 2007-2-7 21:20

      我家住在福建街,楼下与"号房"相连,那里以前是剧场,可以说从小是听越剧长大的.
      后来,剧场搬到城隍庙.常常去看"戏尾巴".就是在散场前大约10分钟,剧场就打开大门,便于观众离开.我们做"小人"的就进去免费看戏.

[ Last edited by 成根 on 2007-2-7 at 21:25 ]

胡雨 发表于 2007-2-7 22:32

才子佳人,美的清新脱俗呀。

白松 发表于 2007-2-7 23:35

:s5:s5:s5去过宁波的梁祝文化公园二回了,第一次去和老婆还没结婚,碰上了首届中国梁祝文化节,54个少数民族一对新人在那里集体婚礼,还合了影,照片在老家有机会上给大家瞧瞧。第二次还是和老婆一起去的,但,是婚后去的,目的只有一个是体验一下当年的梁祝爱情故事。。。。。。(第二次是我老婆的创意,但我只有附和的份,呵呵):jump:jump:jump

成根 发表于 2007-2-8 08:25

      茅威涛演梁山伯.
      茅威涛生于1962年,祖籍浙江桐乡。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7岁从艺,1982年毕业于浙江省艺术学校,同年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1984年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越剧小生第一人。
  茅威涛的扮相英俊,气度非凡,唱腔师承尹派,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唱做念扮皆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其表演潇洒飘逸,含蓄深入,溶内心体验与程式化体现为一体,使之角色的创造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代表剧目有《何文秀》、《孔雀东南飞》、《五女拜寿》、《沙漠王子》、《桃花扇》、《胭脂》、《西厢记》、《陆游与唐琬》、《寒情》、《孔乙己》等。
  所获奖项:1984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6年荣获全国越剧演员广播大奖赛十佳之一;1993年荣获第十一届梅花奖“二度梅”、第三届文华奖和上海白玉兰奖主角奖;1994年荣获第四届文华奖和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1999年荣获第九届文华奖、第十届上海白玉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

空子 发表于 2007-2-8 12:33

    2006年10月22日晚的绍兴大剧院,座无虚席,观众如痴如醉。

    舞台上的茅威涛,那身段,那手势,那眼神,那举止,透着两分书卷,三分儒雅,更有五分痴情。当她把手中的扇子忽上忽下翻出一道道或疾或徐的弧线,以表达梁山伯的大喜大悲时,又是何等传神,何等真切,让人不得不惊呼:茅威涛演活了梁山伯!

    新版《梁祝》带着在理念、形式、情感传递方式上的诸多创新,再一次诠释了这段唯美古典的爱情传奇,承载起了中国人对梁祝的集体记忆。

    草桥结拜,书院同窗……故事还是那个故事,祝英台还是那个祝英台,只是梁山伯似乎不是从前的那个梁山伯了。

    茅威涛曾经说,以她这个现代人的眼光,一直觉得老版《梁祝》有一点难以理解:梁山伯刚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怎么一下子就能把友情转化成爱情?当爱情得不到时,为什么居然以用生命去祭奠?

    新版《梁祝》强化了戏剧冲突,强化了人性剖析,用生动的细节,给了观众答案。“英台出门”里冗长的铺陈缩减了,“高山流水”里共读的篇幅增加了,“回十八”、“山伯之死”等段进行了全新创作。如在“思坐”一段中,山伯拿着扇子思念英台,反复自问:他走了,我怎么就那么思念呢?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改变,感情发展无疑自然了许多。

    扇子的应用,是新版《梁祝》在表演形式上的一大创新。茅威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在情感之上有一种精神和灵魂在里头,这把扇子做到了。”于是,我们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手中都拿了把扇子,十八相送的深情、楼台会的无奈,都付于那握扇盈盈一揖中。最后的“化蝶”,舞台上竟然没有一只蝴蝶,而是两把扇子冉冉升起……茅威涛说,扇子是中国戏曲传统中书生手里最常用的道具,它几乎可以看成是书生的标志。用扇子表现《梁祝》,用扇子传递感情,是她从10多年前就开始追求的独特的、戏曲的、女小生的表演特质。在新版《梁祝》中,她做到了。

    作为参加中国越剧艺术节的参评剧目之一,茅威涛对自己塑造的梁山伯打几分?她说,演员都有俗套的,谁都不会说我今天这个角色演得最好。我这样来评价:梁山伯是最适合越剧的,也就是最适合茅威涛的。(绍兴日报 作者:吕瑜洁 袁云 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版越剧<梁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