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潜民:踏着“渔光”的行板
——《宁波民盟》编委会象山石浦之行小记金秋之际,《宁波民盟》编委会一行16人于2008年10月18日开赴象山县石浦镇,举行编委会会议。
石浦是中国重要的渔港,选择石浦作为开会的地方,具有特别诱人的魅力,到东海边上吹吹海风、看看海涛、踏踏浪花,似乎能——
耳闻“迎面吹过来大海风”的优美旋律
70多年前,一首委婉、凄楚的抒情歌曲正是从这里开始风靡全国的,那就是由安娥词、任光曲的著名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云儿飘在天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此歌几十年来久唱不衰,以至家喻户晓,至今在卡拉OK厅时时能够听到。这里有一段与石浦密切相关的史实:1933年9月,中国电影史上泰斗级的大师蔡楚生率《渔光曲》摄制组30余人到石浦镇拍摄外景,影片的音乐设计聂耳、主演王人美、韩兰根等随同前往,历时一个多月,所拍外景在整部影片中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渔光曲》以孪生兄妹小猴、小猫为主角,描写了东海渔民一个凄惨的故事,片成后轰动上海滩,创造了连演84天的纪录,1935年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影片。蔡楚生、聂耳在石浦拍电影一事,也成了浙江电影史、象山县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两襟海风送秋绪,一曲渔光怀故人。到了石浦,不能不寻找当年聂耳、蔡楚生、王人美等前辈留下的痕迹,当天晚上,与会者在海滨散步,观赏渔港晚景,就在面向大海的聂耳雕像前留影,那是1990年石浦镇政府为纪念聂耳而塑造的,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李焕之为雕像题了“开路先锋”四个大字。
[ 本帖最后由 甬象 于 2009-2-22 12:45 编辑 ] 第二天,我们踏着“渔光”的行板,登上海上旅游船,参加了“渔家乐”一日游活动,兴致勃勃地到浩瀚的大海里直接——
体验“烟雾里辛苦等鱼踪”的意境
据《渔光曲》中小猫的扮演者王人美回忆,当年在石浦拍外景条件异常艰苦,所住的浦江旅馆、金山旅馆狭小阴暗,电灯没有,臭虫倒是成群结队。渔船吨位小,出海稍有风浪就颠簸得厉害,大部分人都晕船、呕吐,又连续风雨交加,最后连年轻力壮的聂耳也病倒了,他在片中扮演了一个海上风暴中幸存的渔民,但有些镜头的效果不甚理想,蔡楚生考虑到聂耳的健康情况,不打算补拍了,而聂耳却坚持补拍,从床上爬下来又跳又笑,表示他没病。第二天他带病在太阳下拍摄,一点也没有露出病态,结果当晚病势加剧,发起40度高烧,不得不提前离开石浦,回上海治疗。倒是王人美,尽管出身大城市,但凭自己19岁的妙龄,体质好,不仅在船上跳跳蹦蹦,还跟着渔民学会了摇橹,拍下了很多撒网、收网的镜头,同时也亲眼目睹渔民的贫穷日子,体会到了渔民的辛劳。
70多年后到石浦港体会渔民生活,当然不会像前辈一样艰辛了。我们坐的是海上休闲旅游一号轮,吨位超过100,称之为气宇轩昂并不为过。游船越过东门岛,即当年外景拍得最多的地方,又侧身过檀头山岛,差不多就到了外海,海水渐渐变成浅绿色,船工就开始撒网了。现在的渔船全都是机械化操作,辘轳一转,长达四、五十米的拉网自动抛下水去,渔民只需要在边上辅助一下,不需要花很大力气,我们想寻找一下当年王人美摇橹、撒网的感觉,却无从做起。不过,船越往外开,颠簸越厉害,不一会,当年电影明星晕船的滋味倒让大家体验到了,我们一行中大部分人竟都晕船,放渔网时的欢声笑语刚过,转眼却只能在甲板的躺椅上闭目休息。局外人总是“但闻鱼虾美,不晓渔家难”,这一下也算是尝试一下渔民之不易了。
中午时分,靠近了一个叫半边山的地方,船也平稳起来。“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收网的时辰到了,辘轳一转,渔网自动收缩,不一会就拉上了一筐鱼,有海鳗、有白蟹、有米鱼,更多的是小虾和虾潺,于是欢声笑语又在船舱里响起。虽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动手,但午餐吃起来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自己从海里捕起来的一样,味道特别的鲜美。餐厅墙上介绍渔民吃饭的风俗,如开饭前先要拣几粒饭粒撒向海中,以敬鬼神;吃鱼要先吃头,意为“一头顺风”;席间不能说“不吃”,以忌鱼不吃鱼饵不上钩;碗里的鱼只能说“扳过来”,不能说“翻过来”,等等。入乡随俗,大家吃饭时都小心翼翼,惟恐违反了渔民的习俗。
[ 本帖最后由 甬象 于 2009-2-22 12:42 编辑 ] 席间,我看到接待我们的船主上上下下最忙碌了,不禁想与他攀谈几句,他递过一张名片,知道他叫许友土,是石浦海岛休闲渔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位30余岁的汉子,脸色黝黑,体格健壮,按年龄算,大约属于小猫的曾孙一辈。在闲谈中,知道在石浦,小猫的后代们开创了很多新的事业,早就——
跨越了“爷爷留下的破渔网”
尽管兴高采烈,但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海洋渔业资源已经有枯竭的趋向,大拖网在海上漂三个多小时,捕了两网,总共只捕起了五、六十斤鱼,如果渔民也只有这样的效益,那不仅富裕不起来,连生存都有问题了。为此,不由得想起了《渔光曲》里的一个情节:因渔业萧条,渔民难以忍受,小猫、小猴被迫流浪到上海,企图在大城市找到出路。但他们在上海到处碰壁,走投无路,最后仍然回到家乡,无奈中只能重新拣起“爷爷留下的破渔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围绕渔业资源的问题,我与许总聊了一阵。他说:近海捕鱼确实已经有问题,渔业要有好效益,必须到外海去,现在石浦渔民一出海就是十天半个月,韩国济州岛一带就是常去之地。不过他补充道,其实石浦的渔民现在很多已不捕鱼了,围绕着海洋渔业从事其他行业的多得很,旅游业就是很大的一块。他自我介绍说,初中毕业后曾出海捕鱼,后来从事造船、修船行业,还做过渔业器械的生意,前年开始筹办旅游公司,投资300万,打造了两条休闲旅游船,开辟“渔家乐”休闲游,今年6月正式开始营业,几个月来生意一直很好,还想扩大旅游的项目和规模呢。
说话间,游船靠到了石浦码头,走到街上,想寻找聂耳下榻过的浦江旅馆、金山旅馆,终于没有觅得。但无论是在新街还是老巷,私家旅店、星级宾馆、餐厅饭店,鳞次栉比,目不暇接。据说,在6月到8月的旺季或是节假日,石浦的游客纷至沓来,以至宾馆、旅店的房价能涨两三倍呢。这正是:筚路蓝缕开山重水复,高屋建瓴辟海阔天舒,看来,小猫的后代们立足本土,锐意开拓,从爷爷、奶奶留下的行业中,寻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而《宁波民盟》的编委们在这个古老的渔港里追踪历史、探索现实、询问未来,也是满载而归了。 长了灌水 :L 由于资源衰退,渔民被迫转产;
:s2 虽是一种无奈,但有很大空间。 《渔光曲》的曲子,谁那里有?
放段音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下? 赞一下!呵呵!:lol 原帖由 空子 于 2009-2-23 13:02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渔光曲》的曲子,谁那里有?
放段音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下?
我有,只780k但传不上,请赐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