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 发表于 2009-2-12 13:44

上海户籍制度制约人才 浦东试行居住证转办户籍

备受关注的上海户籍制度,出现松动迹象。

  6月30日上午,浦东新区人事局副局长黄钟正式对外发布:浦东将建立“绿色通道”,为优秀人才优先解决户籍。“以后居住证将有条件转成户口。”

  黄钟此言,为上百万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人士正式成为“上海人”打开一丝希望的缝隙。




  而浦东新区当天发布的《2008年-2010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也透露,浦东新区将首先获得上海市人才居住证审核权限,上海市的居住证与户籍的衔接办法出台后,将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

  实际上,在今年的“两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段话,就已经让不少人激动不已。韩正说,上海要“完善居住证制度,逐步建立与户籍相衔接的机制”。

  此后不久,4月30日,韩正在“中国上海网”与网友交流时感慨:“上海应该成为海内外,特别是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和人才创业发展的舞台,上海应当推出一些最开放的政策。”

  “居住证如何与现在的户口政策对接起来,这是今年上海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方面将有所突破。这个问题解决了,可以有更多的人才到上海。”韩正说。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当下,包括上海市发改委等在内的上海市政府多个部门,正在就有关户籍政策改革问题展开紧锣密鼓的调研,更大范围内的户口改革政策和人才吸引措施改革即将在上海起航。

  事实上,据本报记者了解,除了吸引人才促进上海发展之外,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隐患,也是推动上海放松户口制度的又一关键因素。

  一位熟悉上海人口管理制度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考虑到上海人口年龄比例的平衡和人口的更新,上海市政府正在调研考虑今后逐步放宽户口政策,尤其是让优秀青年加入上海户籍。

  “让更多有技能的年轻人拥有上海户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为养老金提供部分资金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专家姜向群副教授这样对本报记者说。

  居住证转办户籍:浦东先行先试

  上海市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出台居住证转办户籍的衔接办法。

  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透露:“有几种方案,比如说以后可能会制订相关方法,设置几个条件,如满足这几个条件,或者纳税达到多少,居住证可以转为正式户口。”“但这还没有最终成型。”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上海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正在调研借鉴境外移民打分办法和参照国内相关的引进人才打分办法,设计打分方案,制订实施操作办法,争取居住证转户口的政策早日出台。

  然而,由于户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海期望在户籍改革中循序渐进,选择浦东作为试点:一方面是浦东综改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浦东现实的人口结构特点,以浦东作为试点,可以减少户口改革现实中的巨大阻力。

  不过,对于此项改革,浦东也是相当谨慎,并没有大面积张开口子。

  黄钟在6月30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浦东将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单位高管、主要研发人员、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优先解决户籍。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上海意识到了困扰外来人才发展的障碍所在,对于外地在上海的人才而言,除了高企的房价之外,户口日益成为限制来沪人才发展的壁垒之一。

  “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居住证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的衔接不到位,户籍指标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引进紧缺人才的需求。”黄钟这样描述浦东新区乃至整个上海的人才困境。

  “目前,我们高端人才、领军人才比较缺乏、自主创新研发人才和金融等现代化服务月领域人才缺口较大。”记者手头的一份《浦东新区推出支持鼓励人才新举措》则如是表示。

  上海市政府年初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上海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仅占总人口0.51%,比例仅为日本的1/10和新加坡的1/3,上海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为800多人,仅占日本1/6和韩国1/3左右。

  具体而言,国际性金融中心必须要有1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产业,而上海目前金融机构就业人口约有17万,仅占上海人口总量的1%,缺口相当巨大。

  人才问题也成为今年的上海市“两会”的关键词。上海市人大代表、张江功能区域党工委副书记、张江集团副董事长刘小龙在发言中直言:“人才落户难问题可以说是园区企业反映最集中、呼声最强烈的问题。”

  刘小龙透露,张江的员工,只有36%落了户。“上海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人才高地的重要制约因素,并已严重困扰园区企业发展。”

  居住证制度之痒

  显然,在力推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时候,人才的缺乏促使上海必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人才吸引力。

  而这背后则折射出现实中上海居住证制度的缺陷。

  事实上,上海推行的居住证制度在现实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在和户口博弈之中,居住证并没有取得上风。

  对于欲进沪的个人而言,户口除了能够解决现实利益,如社会保障和子女就学外,其同时也给在沪发展的外来人士心理上带来“安定”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对于中国人而言,显然非高收入和居住证所能取代。

  但严格控制进沪指标的背后并未催生大量外来人口办理上海居住证。目前,上海共有600多万外来人口,接近上海实有人口的1/3,在这600多万人口当中只有300多万人办理了居住证。

  与此同时,上海全市户籍人口已经连续15年出现负增长。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公布的信息显示,2007年,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0‰。

  这背后是居住证功能的缺失。以上海居住证为例,按照目前的政策,等拥有居住证的非上海籍人士老了之后,即使已在沪工作多年且有住房,只能回原籍领取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交险是按上海标准,享受的却是原籍属地的标准。

  诸多原因导致在沪工作的外地人士对上海居住证的不信任度增加,转而形成对户口的渴望。

  黄钟也表示,持有居住证人士的子女高中之后的就学阶段的确和持有上海户籍的子女存在不少区别,特别是高考问题。

  不过,尽管户籍制度背负了太多的经济利益和福利特征,但上海终于开始向户籍制度开刀。

  应对老龄化财政压力

  上述上海市政府官员透露,上海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的另一个关键性因素是,“上海现在老龄化日趋严重”。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户籍总人口达到了1378.86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6.83万,占户籍人口的20.8%,相当于每5个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位老人,接近全国11.6%平均水平的2倍。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其次是北京。”姜向群副教授说。

  而根据上海老年人口发展的情况,“十一五”期间,上海户籍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增加10万人以上的速度增加,而到2010年―2020年,上海平均每年将增加17万左右的户籍老年人口。

  “每年领取养老金约为200个亿,这导致财政压力很大。”该上海市政府官员表示。

  事实上,由于现收现付制存在巨大缺口,所以上海社保采取的是记账式养老金制度,单纯依靠当年养老金的收入,养老账户往往会收不抵支,所以采取消耗往年的结余。但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刚推出养老金制度时有结余,之后就持平,而现在就处于消耗往年结余的状态。

  “一旦不够的时候,一些政府往往从个人养老账户里将钱挪到统筹账户或者地方财政中进行转移支付。”该官员说。

  上海市财政局在年初的上海“两会”期间作《关于上海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时透露,2007年,上海市为做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补充本市社会保险基金,市级财政安排补助90亿元。

  而根据上海市政府的测算,到2025年,上海离退职工与在职人口的比例有可能达到1∶1甚至更高水平,与国际上比较,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超出新加坡、香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发达国家。

  “估计上海2025年到2030年之间老龄人口会达到最高峰。”姜向群这样对本报记者表示。

  “个人退休金支付的数额现在也在逐步增加,而老年人口的年龄也在延长,这更增加了养老资金的压力。”姜向群说。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桂世勋此前也表示,“伴随着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养老保险金也会出现负增长,但需要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将会加重上海养老保险金的负担”。

  但这种方法一旦常态化,可能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上海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职职工人群已经背不动越来越庞大的退休职工队伍,而且也会降低职工缴纳养老金的积极性。

  显然,尽管上海财政实力非凡,但面对日益增加的养老金数额,必须寻找新的养老金收入增长点:吸收在沪高素质的外来人口加入上海籍成为一条摆在面前的选择。

  而当前的上海,随着上海外来人口的迅速增长,上海市政府的统计表明,上海目前外来常住人口,在数量上已基本与本地户籍的老龄人口持平。

  但当前由于很多人对居住证制度的怀疑和对转为户口前景看空,很多人并没有办理居住证,因此只是以外来人口身份缴纳了一些基本保险,这显然降低了养老金的收入,并且这种收入并不连续。

  而由于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的持续上升,由于人口的极端老龄化将会产生的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危机和老年人口生活水平的下降,并导致上海整体综合竞争能力的降低。

  对此,上海市副市长殷一璀在5月12日上海老龄委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为迎接10年、20年后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做好准备”。

  显然,户籍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基本上属于中年青人补贴老年人,同时也是政府期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地方财政对养老金的资金转移。

  不过,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所起的作用也许并非预期的那么强大,毕竟户籍人口激增会造成城市住房、交通、环境等超负荷运行,因此上海只能有限地放开户籍指标。

毛毛 发表于 2009-2-12 13:46

上海: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子女义务教育免借读费

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教委、市财政局4日联合公示2008学年本市主要的教育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持有人才引进类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借读费。

  四类学生免收借读费

  在今年“公办学校外省市学生借读费”一栏中,多了一条备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借读费:1、持上海市蓝印户口的学生。



2、持有人才引进类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的子女。3、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同住子女。4、父母一方为本市户籍的学生。

  今年中学的学费、择校费,幼儿园的管理费,高等学校学费、住宿费等与去年相比皆无变化,市民可通过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网站(网址www.shdrc.gov.cn)和市教委网站(www.shmec.gov.cn)进行查询,如遇到相关收费问题可通过市价格投诉中心12358热线或市教委热线62555906进行投诉举报。

  取消毕业证书工本费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发200826号)规定,本市教育部门取消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分别为:教室场地出租管理费;毕业证书工本费;聋哑学校、弱智辅读学校杂费;工读学校杂费。

  停止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培训费,分别为:培训费(驾驶员日常教育);培训费(驾驶入门教育);培训费(安全驾驶技能培训);协调调出、调入争议收费(个人申请受理费);协调调出、调入争议收费(个人申请协调成功);协调调出、调入争议收费(单位申请管理费);协调调出、调入争议收费(单位申请协调成功);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费、

  政府相关部门将对收费执行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执行规定的将依法进行查处。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08年08月05日10:49

毛毛 发表于 2009-2-12 13:48

上海居住证转户籍方法原则已定 降人才居住成本

  上海人才居住证与户籍的衔接办法原则已定,正在细化政策的过程中,未来户籍制度将逐步由指标管理向条件管理转化,近期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也对此做了专题研究,这是早报记者从昨天上海市政协年末专题视察中了解到的信息。



为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上海还将简化居住证申办程序,研究制定人才住房政策,降低人才居住成本。

  上海失去人才引进优势

  “由于在国内人才引进方面的制度设计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上海的人才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坦言,2004年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后,对户籍实行了比较严格的指标控制,居住证与常住户籍的衔接政策未及时出台,这使上海的人才引进正在面临兄弟城市竞争压力。

  而且,上海的高房价造成生活、创业成本升高过快,个人所得税税负高,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与高层次人才需求有差距,都使得上海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失去优势。

  紧缺急需人才直接办理

  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透露,上海正在设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海外人才居留制度、国内人才引进户籍迁移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建立更加便捷的人才进出通道。

  目前人才居住证与户籍的衔接办法的原则已经确定,正在细化政策中。对于持人才居住证者几年可以转为上海户籍,符合什么样的情况可以申请,这些政策都正在细化之中。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顾云豪透露,对于人才居住证与户籍衔接的办法,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做了专题研究,未来这一政策出台后将在浦东先试。

  有关部门表示,上海户籍制度将逐步变指标管理为条件管理,由原来的每年下达多少指标,逐步转向符合一定条件即可申请。目前,上海对于紧缺急需人才正在研究加大引进力度,原则上今后符合条件的就可直接办理。

  下放居住证审核权限

  同时,上海将研究简化居住证申办程序,以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市发改委副主任浦再明表示,今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工作包括了事权下放的落实,在人口管理方面,下放人才居住证审核权限。但是,由于居住证与户籍的衔接办法目前尚未出台,这一事权下放还需等正式出台后才能够在浦东范围内先行先试。

  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表示,上海还将建立健全政府人才奖励和资助政策,并研究制定人才住房政策,通过筹建人才公寓等措施,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力度。

  浦东取消200余项行政收费

  早报讯昨天,上海市政协2008年委员年末视察“关于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专题视察座谈会召开。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顾云豪介绍,《2008年—2010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已编制完成,浦东将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使浦东成为全国行政效能和透明度最高、收费最少的地区之一。

  据悉,浦东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和切入点,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重点是深化市场准入、基本建设程序、投资项目审批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改革。

  目前,浦东新区企业登机注册时限已经实现了从35个工作日压缩至11个工作日。而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方面,目前,市政府部署的148项和浦东新区执收并纳入浦东新区财政的62项收费都已停止,涉及市级事权的42项已报市政府审批。臧鸣 (责任编辑:杨建)2008年11月30日04:55 东方早报

毛毛 发表于 2009-2-12 14:03

上海户籍政策再次松动 大学生工作数年可获户口

中新上海网1月13日电 近日获悉,备受关注的上海市户籍新政正在细化中。
  从上海市有关部门核心人士处获悉,其中一个方案这样建议:凡满足七大类指标累积得分达到100分者,即可具备入沪上海的条件。这七大类条件性指标包括:1.学历;2.在沪就职;3.在沪缴纳社会保险;4.在沪缴纳个人所得税;5. 外省市(海外)工作资质;6.特殊成就;7.在沪创业投资纳税。

  对于此次改革的目的,方案明确指出“基于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趋势,以及上海所面临的人才不足和各地人才竞争形势,对上海居住证转户籍人口提出一个基本的政策设计框架”。

  这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第四次户籍松动,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吸引人才,或许为众多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人士及外地人才打开入沪之门。

  户籍新政旨在吸引人才

  由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端人才的缺乏,上海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人才,而解决这些人才的户籍问题也成为上海相关部门的考量事项。

  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此次的户籍新政规定了四条原则,具体包括:1.不调控急需人才;2.满足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3.重视教育背景,同时更要重视能力业绩;4.强化准入,明晰预期。

  对于第一条原则,方案给予了详细的解释,“不调控急需人才;不调控急需劳动力流入;调控传统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流入,不调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劳动力流入。”

  对于第二条原则,指出“要着重引进创业投资型人才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必须的职业技能人才”。

  这显然符合上海目前着力打造的两大产业的人才需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显示,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金融等诸多领域都属于上海紧缺的人才。

  第三条则强调,“除了重视教育背景之外,在引进人才要强调能用、有用,要更加注重工作资历和实践能力。”

  “比如一个造船焊接工,尽管教育背景可能不太好,只有初中水平,但如果是十分紧缺的话,并且符合条件就应该可以考虑入沪上海。”上海一位长期关注户籍制度和流动人口的高校学者告诉本报记者。

  至于第四条原则,方案明晰了预期会让大众对居住证转户籍标准有了明确的了解,这样“可起到调动工作积极性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而根据上述四点原则,方案具体规定了入沪上海需要的两大条件:综合素质和知识能力。

  综合素质条件包括:主要反映人才的道德品行、政治、文化素质与基本从业状况,是一个底线性条件。凡要申请转为上海户籍的人才,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必须没有犯罪记录,必须达到大专以上文化学历水平,并且必须在上海正规就业。

  知识能力条件则包括:知识能力可从多方面予以体现,从可量化的要求出发,主要设置教育程度、在沪就业岗位、职业资历、在沪工作年份、收入水平、特殊成就、创业投资活动等七个具体条件。其中教育程度反映文化学历水平,其他各项主要反映能力水平。通过各个具体条件的评价,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综合评价。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水准,才能具备申请的资格。

  居住证符合条件可转户籍

  居住证转户籍也是方案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此前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2008年11月6日做客东方网回答网友提问时就透露,“人才的户籍政策基本的思路就是要把指标管理改为条件管理。条件管理就是达到什么样的条件,居住证就可以转上海户口。指标管理改为条件管理,实质上就是要扩大持有居住证的人才每年转成上海户籍的人数要扩大,要扩大这个人数。”

  前述高校学者认为,“有效建立居住证逐步转入户籍的通道,其实质就是使居住证持有者逐步获得户籍背后的身份和福利。上海现有的居住证制度的受众人群是高素质人才,因此可以协调居住证制度和户籍的关系。”

  根据方案,户籍准入条件不仅适用于“居住证转户籍”人员,也适用于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从国内外引进的人才。

  方案显示,凡是满足七大指标分值的人士,包括流动人口都可以申请上海户籍,方案设立100分为标准分,“只要申请人达到标准分分值,符合一个批准一个。”

  这就包括两个方面路径落户上海:

  一是七大类指标的累积。各个指标项目加分加起来达到标准分,即可具备准入条件。如果学历条件不够,那么可以通过就业机构、从业时间、特殊贡献等获得累积分。

  二是时间的累积。现在累积分不够,但通过几年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学业深造、实践积累、职位提升、纳税增加等,累积到标准分,也可达到准入条件。

  比如,众多持有上海居住证的大学毕业就业时如果未能达标的人员,以本科生为例,在一家机构连续工作几年(以缴纳社会保险金为具体指标),即可获得100分及以上分值,从而得以落户上海。

  同时,方案指出只要某一单项条件达到100分,外来人才和持居住证者也可完全具备申办户籍的准入条件。这就意味着某一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人才,比如高学历人才、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有成功业绩的创业投资人才等,只需采用单项指标进行衡量。

  据悉,该评分细则是在对比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香港和澳门的人才引进;广州市、深圳市和北京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

  “不过为了防止某些人钻政策的漏洞,我们设定了很多条件,比如通过投资来入沪的人士必须满足连续在上海进行企业运作几年才能加入沪籍。”上海某政府部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提高居住证含金量

  事实上,居住证转户籍并不能解决所有持居住证人士的户籍问题,毕竟仍有众多居住证持有者并不能达到100分的标准。

  对于当前的居住证政策,方案就特别指出,居住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海的人才引力,“在心理上会造成不平等感、不确定性感,不少大学毕业生因此放弃上海,转往北京、深圳或者其它地区发展。”

  “居住证政策主要是控制了人才进入上海户籍,但不能控制常住人口规模。当前对低端流入人口基本没有有效的控制办法,结果在政策操作层面变成了人才控制,把许多上海急需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甚至拱手相让。”方案如是描述当前居住证带来的负面效应。

  方案提供的资料显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在所有办理了居住证的人员中占到79.24%,其中研究生学历的占8.84%,本科学历的占70.40%,而这批人显然是上海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据悉,上海方面正在调研增加居住证的具体功能,比如有学者就建议在居住证背后附加的福利上面做加法:适当放宽持有居住证人群的权利,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办理证件等方面给予其优惠措施,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缩小其于户籍背后的利益差距。

  “把居住证的功能再提高,和户口无限接近,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户口。”上述这位核心人士表示,“比如允许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人在上海可以办理护照等,充实居住证的功能,让它和户口功能差不多,这样外界对户口的作用也不会那么看重。”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外来人口大部分素质都是很高的,我主张上海是对外开放的,户籍最终应该只是一个迁徙的证明。(央视国际)

Ailsa 发表于 2009-2-12 14:23

好贴~~
:s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户籍制度制约人才 浦东试行居住证转办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