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邮 发表于 2009-2-11 14:51

学者们为何喜欢在“床”上做文章?

李白究竟在站在哪里望月思乡?



自从媒体报道李白的《静夜思》日本版与现在大陆流行的版本不同的消息后,我第一个作出反应,写出了《五百年来读错的诗》一文,随后,马未都等学者相继写出了博文,但这些学者全在“床”上做文章,围绕床到底是什么而发表高见,如马未都先生就“床”的解释如下:

李白的二十字小诗《静夜思》原本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读来应无歧义。可没想到深究起来,问题还真不少。首先是名词“床”,歧义颇多,我以为是胡床,即马扎,但有人认为还是卧床,亦有人认为是井栏,可见什么事情都不能想当然。井栏的误解源于辞书。有的辞典将井床解释为井栏,此为大谬。使用之中的井少见围栏,大多供参观的井才设围栏,防止人误入其中。一般正在使用的井镶有井口,过去我去乡下常见井口被绳磨出道道深沟,显得历史沧桑。井床还真与胡床有些关联,井床是井上支撑辘轳的支架,形状与胡床近似,都是X形的,这种支架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又简单稳固,所以中国南北大地皆常见。

马未都先生认为“床”即为马扎,即一种小坐具,这肯定没有错,但他同时否定床还有井栏一说,就有些武断了。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李白当时即兴吟诗的位置,才能弄清诗中的“床”究竟是指小马扎还是井栏。

如果是马扎,则是在室内,试想,如果李白在室内,室内肯定还有很多家俱,不一定仅有马扎。况且,如果是在室内看到小马扎前的“明月光”,“举头望明月”这个举头动作是不可能那么自然的,必须还有走近窗前的动作,视线所及才能方便望月。

笔者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应是井栏,理由如下:

其一,“疑是地上霜”,说明霜很重,如果在室内,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其二,李白既然是思故乡,肯定百感交集,应是踱来踱去,不由自主来到了院中,这时,他看到了井边的围栏;

其三,古乐府《淮南王篇》有诗为证:“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古代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富贵,井上围栏都由银砌成,在月光映照下,更像蒙上了一层霜。“疑是地上霜”,接下来“举头”才很自然。

有烟没火 发表于 2009-2-11 21:52

;P ;P ;P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09-2-12 08:59

为什么?吃饱了撑的!

伊人 发表于 2009-2-12 09:54

:sd :s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者们为何喜欢在“床”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