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比成功更时髦
本来我今天要写的题目是《你有多自律?》,想揶揄一下每天苦思冥想着成功与出人头地却最终没有为目标付出足够努力的人。但脑子里想到的却是最近遇到的两个事例:一个大学毕业了半年还窝在家里的女孩对我说:现在出去找工作起薪只有两千元,还不如月嫂挣得多,更不如我爸妈给我的零花钱多。我又不想当女强人,干嘛这么为难自己啊。
一个是我的朋友新招的手下,人家第一天上班就对老板立了规矩:我是绝对不会加班的,这是我对待工作的原则。
显然这两个牛人都是80后,他们的行为方式也许不够成熟,但至少他们已经在尝试着了解自己,并主动或被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这是大多数生于80前的人想也没想过的生活方式。
换一个说法就是,他们在想方设法让自己更幸福,并且是适合自己个性和经济环境的幸福。而他们的前辈,像我这样的70后或60后们,依然如故吭哧吭哧地在成功之路上奋进,还没来得及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努力到底是不是在服务着我们的目标——活得更幸福。
其实这道题已经有了答案。最时髦的学科,由经济学和社会学组合出来的“幸福学”专家们的研究结果是:不一定。原因有二:一,资本主义擅长把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因此当你辛辛苦苦挣到可以购买奢侈品的钱后,发现周围许多人和你一样在享用着奢侈品,也就不那么快乐了。其二,“地位商品”永远是稀缺的,比如毫宅、最好的工作、最好的教育,但这些只有在别人无法获得时,你才会觉得是在享受。换句话说,你到底觉得有多幸福取决于别人愿意为此投入多少。
一些80后们似乎已经看透了这中间的路数,不再愿意把幸福的开关放在别人手中。虽然靠父母接济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是个体面的事,但毕竟他们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生活,而不是在盲从。很可能这些窝在家里的年轻人当中,就能出一两个普鲁斯特之类的人,靠研究某一种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或者弄清哪个贵胄穿的裙子的款式,而完成“寻找失去的时间”的目标,并终而能够让自己与作品一样不朽。不过这样又落入了俗套——似乎只有成名成家者才有资格闲在家里。如果父母愿意一辈子资助子女生活,条件是子女一辈子与父母相伴,而子女也乐于接受,并遵守条约,也不失为另一种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的模式吧。
但有哪个子女愿意在接受父母资助的同时又能完全遵守“与父母相伴”的规定呢?这样看来,即使是为了幸福,写一篇《你有多自律?》也是必要的。 :se :se :se 有理 不错,顶:s2 :L :L :L
回复 #1 stephen_sun88 的帖子
你也快成水王了啊;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