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托普软件集团的创始人宋如华
托普软件集团的创始人宋如华,其目标是单纯地去赚钱,越多越好,在这种目标指引下,托普集团的经营之道是通过在各地以软件基地的名义圈地,通过炒作概念操纵股价而获利。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托普集团当然不可能在软件业上建立起专业能力。由此,宋如华最终以1元钱的价格出让所持有的股票,逃至海外,也是可以想象到的结果。话又说回来,如果宋如华当初的目标设定正确,取财之道合规合法,并在房地产领域建立起专业能力,他就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王石,有可能成就另外一个万科,而且也有可能成就中国商业史上最经典的转型案例。可惜的是,他既没有“正确地做事”,也没有“做正确的事”,原因在于没有远大的理想。
TCL 李东生
2004年,李东生率领TCL连续两次完成海外并购——收购法国汤姆森公司的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然而却遭遇到极大的经营困难,亏损一度高达20亿元。李东生曾经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称号,但在2006年因为业务亏损却被《福布斯》评选为“最差的上市公司老板”。在股东大会上他被点名批评,李东生由于业务亏损而道歉:“我没有做好,我们准备做好,希望大家再有一点耐心,给我一点时间。”即使遭遇巨额亏损,在TCL集团中只有4%股权的李东生却并没有被赶下台,这说明董事会对李东生的人品和能力仍然给予了极大的信任。董事会认可李东生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商人。他不会推卸责任,也不想让别人指责自己是个失败者。在他领导下,TCL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公司,除了企业追求利润之外,还要追求利润之外的一些东西,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他相信,把企业办好,实际上就是为国家振兴做贡献。 逐利的商人,将永远是机会主义者。
中国不缺商人,不缺机会主义者,中国缺少的是胸怀远大理想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很多企业家或商人倒下,制度缺损是主要原因。
回复 #20 skyhood 的帖子
老K说的确实了反映了一部分事实,尤其在开发初期,制度不全,有人大胆做了,却犯了错误.但到了30年后期, 我倒是觉得我们国家的制度从理论上还是挺多的,关键在于如果不按照制度做,,社会价值默许这种行为. 违反制度后, 抓到我是你的本事,抓不到是我的本事. 从上到下, 从高官到平民,都有一种违反制度侥幸逃过是件幸运的事,而不是可耻的感觉. 这种社会价值观, 不管什么原因, 30年来尤其泛滥. 拜读:P太深奥了~
哪个商人不想成为企业家 ?
企业家都是从商人过度过来的,光有远大的理想是没用的,其间要付出的艰辛是无人知晓得。 学习了 三鹿就是个例子:L :jump :jump :jum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