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象山县第十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代县长李关定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连同《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一并提请审议,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县人民政府在中共象山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象山精神,推进法治象山建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16.8%。
一、经济建设取得新成绩
———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6.2%。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七大“龙型”产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发挥。种子种苗工程有效实施,引进培育新品种65个。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值34.8亿元,专业合作社销售1.6亿元。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新增无公害基地11个,创建市级以上名牌4个。海洋渔业稳步发展,水产品总量55.2万吨。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完成土地整理2.3万亩。兴修水利扎实开展,完成清水河道建设38公里。新式农机广泛应用,气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切实加强禽流感、稻飞虱等动植物疫病防治,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面对“麦莎”、“卡努”等强台风袭击,按照“不死人、少伤人”的要求,靠前指挥,连续作战,努力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60.7亿元,增长14.7%。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54亿元,增长23%。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超亿元企业达到28家,产值76亿元。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亿元,增长35%。临港工业起步良好,船舶制造业蓬勃发展。技改投入加大,质量明显提高,财务支出22亿元,增长10%。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全面启动,产业区完成基础配套1平方公里。企业上市又有新突破,华翔电子股份成功发行。建筑经济稳健发展,总产值255亿元,增长15.9%,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县域经济贡献明显。
———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3.4%。滨海旅游业方兴未艾,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增长20%;旅游经济总收入10亿元,增长25%。旅游设施日趋完善,渔港古城、影视城等项目相继开业,国际大酒店投入运行,中国渔村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验收。海鲜餐饮业持续红火,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海洋运输业发展迅速,总运力33万吨,增长一倍。消费需求加快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亿元,增长12.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6%。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建材装潢市场建成开业。金融存贷两旺,年末存款余额86.4亿元,贷款余额81.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4.5%和19%。
———对外开放深入推进。自营出口6.35亿美元,增长17.6%,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51家。加工贸易出口3500万美元,增长45.8%。机电、成套设备等出口继续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服务力度加大,海关、检验检疫机构作用有效发挥。招商引资逆势而上,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家;协议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分别增长22.5%和46.5%;实际利用内资6.1亿元,增长26%。外经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对外承包和劳务营业额2亿美元,增长20%。
二、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重视规划龙头作用,编制完成县域总体规划,城市控规覆盖率达到80%,完成190个村庄规划修编。按照建设法治象山部署,大力开展建设环境整治,注重社会舆论导向,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凝心聚力攻坚破难,一批停工半停工项目恢复正常施工。投资力度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30%,其中重点工程完成48.6亿元。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列入省交通规划,预可报告通过交通部审查,项目建议书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乌沙山电厂一期即将投产,上张水库大坝基础完工,白溪引水工程全线建设,大目涂围垦二期、军民塘取水工程进展顺利,110KV爵溪输变电工程建成使用。交通面貌明显改善,三门口大桥完成工程量67%,改建省县道5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200公里。市政路网日趋完善,环城西路进展加快,天安路延伸工程恢复施工,完成丹阳路等道路延伸7.3公里。城市功能配套继续完善,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完成管网铺设49公里,滨海水厂开工建设,城区燃气一期工程点火运营。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建成石浦防洪工程,拓展西周镇区道路5公里。生态县创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得到改善,12个村通过省、市级示范村验收。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环卫保洁质量逐步提高,市容市貌明显好转,丹东、丹西通过市级卫生街道评审。“畅通工程”深入实施,交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城区违法占地建房整治取得实效,拆除违章建筑1.1万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15项,实施高新技术转化项目14项,申菱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健全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园启动建设,爵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投入应用。高质量通过省教育强县验收,教育布局更趋优化,撤并中小学校11所,每个镇乡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新改建校舍7.8万平方米,丹城二小、石浦新港幼儿园完成迁建,滨海幼儿园投入使用,县职高和技校实习实训楼主体工程建成。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120急救系统启动运行,乡镇卫生监督分所划片设立,规范化建设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100家。县一院、中医院和台胞医院升级达标。顺利通过省级文化先进县验收,石浦荣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开渔节,创办首届中国海洋论坛。“群众文化年”活动富有成效,农民文化节活动广泛开展,广场文化、“千场电影百场戏”深受群众欢迎。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实施,安装路径器材75处,县第七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广电事业加快发展,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顺利实施。《象山县志》续修工作启动。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档案服务和管理继续加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增长9.8%;农渔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增长6.4%。十方面实事工程完成较好,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新增就业岗位9500个,实现再就业50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培训农民3万余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8000余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生育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推开。成功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员38.6万人。渔业保险覆盖面97%以上。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6%,慈善救助、爱心帮扶和助残扶残活动扎实开展。邮政、电信事业快速发展,移动电话普及率82%。改水力度加大,受益人口6.2万人。食品“放心工程”扎实推进,开办镇乡连锁超市7家,创建农村放心店301家。
四、政府自身建设又有新进步
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加强。各级政府机关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继续深化,象山港政府网站组建运行。廉政责任制有效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得到加强。健全重点工程保廉体系,招投标服务平台不断完善。行风建设取得实效,经济软环境评议活动扎实开展。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项目中心制有效实施。完成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许可(审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减幅均达20%以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审一核、联审联办制出台实施。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政府法制工作得到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县政协参政议政,办复代表议案154件、意见和建议52件,委员提案172件。“平安象山”建设继续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事故次数等三项指标均有下降。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依法处理信访水平有所提高。普法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公众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联系,继续加强工商联、台湾事务、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完成盐务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做好“双拥”、征兵和优抚安置工作。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基本结束。
2005年,也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同心同德,奋发有为,积极适应“入世”后的宏观环境变化,成功战胜非典疫情,有效防御干旱、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认真克服要素制约,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65位,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针织名城等称号,进入省文明县城、教育强县和文化先进县、卫生县城行列,蝉联双拥模范县。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实现生产总值541.4亿元,比“九五”期间净增226.4亿元,年均递增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8.9%。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25:50:25调整为19.7:44.3:36。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达到46%,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6平方公里。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广电、通讯等事业蓬勃发展。生态建设迈出较大步伐,人居环境极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7%,农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6%。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
各位代表,2005年和“十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凝聚了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积极参政议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象部队、武警官兵以及一切关心象山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仍有许多不足,主要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等要素制约还比较明显;工业结构不尽合理,规模总量偏小;农业抗灾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仍然较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建设环境尚待进一步改善,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治安不容乐观;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和效率反映还较多。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五”发展展望展望“十一五”,将是象山发展历史上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加速,竞争更加激烈。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宁波国际港口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大,建设生态经济型港湾和海洋产业基地将成为宁波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重点;杭州湾大桥和象山港大桥将在这一时期建成,为加快我县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我们要按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满怀信心,顺应时势,努力推进象山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共象山县委关于制定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象山港大桥建设契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桥海兴县、旅游富民、和谐惠民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滨海新城、滨海产业新区、滨海休闲中心、海洋文化大县,力争到“十一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框架。主要指标是: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50亿元,年均递增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5:44:4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55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15%左右。
为此,“十一五”时期,我们要重点落实以下四方面任务:
一、全力建设象山港大桥,推进海陆一体,让象山发展更加科学
以象山港大桥建设为契机,深化县域规划体系,合理布局海陆空间,形成“以陆促海、以海补陆、海陆互动”的发展格局。
发挥大桥效应,构建大桥经济区。把象山港大桥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打好攻坚战,确保2006年开工建设,确保“十一五”期间建成,实现象山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两小时、上海三小时”交通圈目标。深入研究大桥对象山发展的重大影响,积极构筑大桥经济发展平台。加快港口资源开发,打造现代物流园区,建成西泽5000吨级码头,开发雷公山深水岸线,争取实施水电联产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支撑体系。构建快速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建设沿海高速戴港至宁海段、丹泽一级公路、沿海南线二期、环象山港公路象山段、高架岭隧道二期等项目,建成三门口大桥和县客运中心,继续改造县乡道路,实施农村公路网络化工程。改善城乡供水条件,建成上张水库、白溪引水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逐步实现重点区域联网供水。增强土地后备保障能力,建成大目涂二期、东陈仁义涂、高塘岛围垦项目,启动爵溪大平岗围涂工程。
合理布局陆域空间,构建现代滨海新城。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初步形成“四大片区”发展框架。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快中心城市片区开发。推进中心城区南扩东拓,拉大城市框架,抓好大目涂、白岩山和东陈区块开发,规划建设城市中心商贸区和新行政中心,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按照生态经济型港湾开发要求,以西周、贤庠为重点,积极发展沿象山港片区,建设清洁型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基地。以石浦为中心,加大石浦港开发力度,整合环石浦港片区发展,努力建设知名的滨海旅游区和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打造县域南部中心。强化生态优势,加快发展大塘港片区,重点建设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基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建立健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海洋资源开发,优化海洋区域功能。按照“适度开发、有序保护”原则,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集约利用”,科学规划清洁型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旅游开发等空间布局。积极发展现代渔业,拓展外海和远洋作业区。稳步发展沿岸、近海渔业作业区,建设象山港、岳井洋、东部沿海三大海水养殖区域。突出海洋环境保护,建设“海岛生态园”。统筹规划岛礁资源,创建国家级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渔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形成良好的岛礁生态系统。
二、加快资源开发,优化产业结构,让象山发展更富特色
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打响象山品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滨海产业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争创省科技强县。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科技孵化中心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壮大清洁型临港工业,引进发展船舶制造、特种钢铁制品、新型建材、能源等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着力提升针织服装、汽车配件、输变电、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全国针织服装出口加工基地。推进开发区、产业区等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旅游开发,打造滨海休闲度假中心。按照“发展大旅游、完善大配套、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做大做强滨海旅游业。突出“海洋、生态、文化”主题,积极实施“一带三区”旅游规划,建设长三角滨海休闲度假胜地。不断丰富“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旅游形象,大力开拓旅游市场。积极拓展相关产业,健全服务体系,开发景观房产,壮大海鲜餐饮业,发展旅游特色商品。提升现代服务业,推进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培育新型业态。
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拓展特色产业。打响“象山建筑”品牌,实现建筑强县目标。努力提升建筑经济发展优势,增强管理效能,提高经济效益。以“高效、生态”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构筑名特优、外向型、生态型农业功能区。以种子种苗工程建设为先导,健全绿色生产体系,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超前规划,合理开发,基础先行,完善集疏运网络。壮大海洋运输业,引导组建海运企业集团。
三、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开放水平,让象山发展更具活力
加快开放步伐,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体制改革,发挥机制优势,着力打造规范、公正、高效、安全的发展环境。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争创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各类要素市场。探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打造信用象山。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创新政府运作机制。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提高经济外向度。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加快口岸开放步伐,积极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诉预警机制,营造良好的外贸服务环境。全方位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注重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人才引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广泛开展国内区域经济协作,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四、加强公共服务,关注民计民生,让象山发展更趋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以民主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象山、法治象山、平安象山建设。弘扬象山精神,彰显海洋文化,不断增强发展软实力。
围绕生态县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为重点,加快形成社会节约导向机制。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资源化”要求,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推进高效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环境治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态县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服务功能。注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努力创造公平就学环境。优化教育布局,实施城南高中、教育园区二期等项目。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迁建中医院和爱心医院。完善文体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档案馆和体育中心二期。搭建高速畅通的信息平台,建设数字电视工程。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促进再就业长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发展福利事业,新建老年休养院。改善饮用水质量,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健全社会公共安全应急机制,营造安定的生活环境。保持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06年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确定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积极实施“四大战略”,发挥大桥效应,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壮大特色产业,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区域发展,改善发展环境,建设法治象山,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主要指标是:生产总值达到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渔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着重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优化农业布局,稳定粮食生产。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壮大七大“龙型”产业。扩大基地规模,继续抓好石浦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象山港现代深水网箱养殖科技区、特种畜禽科技创业示范区和定塘种植加工示范区建设,规划启动高塘岛生态农业基地。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渔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改造标准化池塘3000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新增市级示范性合作社3家。健全销售网络,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壮大购销队伍。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培训农民2万人次,多渠道推进农渔民转产转业,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技术服务,培养一批专业户,提高农民自主经营能力。发挥农业小额担保中心作用,帮助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完善“补农贴农”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渔业保险水平。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推进开发式扶贫。实施高山、海岛、地质灾害村移民工程,落实滩坑水库移民工作。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推广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加强重大疫情监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大兴水利建设,修复加固标准海塘,维修水库、山塘38座,兴建松岙、兴坑、周岙等小型水库。完成河道清淤80公里,治理茅洋、亭溪等5条小流域。加快土地整理步伐,建成标准农田2万亩。推广新型适用农业机械。重视“三防”工作,加强气象预报测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村庄发展规划,理顺农村规划管理体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行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造试点,稳步实施城郊“村改居”工作。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规范和完善工作,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严格村务财务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热点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村饮食安全,逐步提高饮用水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健全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80%以上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位开辟农村建设融资渠道,让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让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政府工作报告
二、坚持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打造特色制造业基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象山科技创业中心作用,启动科技孵化中心建设。扶持发展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密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新产品研发引进,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0项。按照“引导向、重质量、优结构、促提高”要求,以项目引进为主导,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完成技改财务支出25亿元,增长15%,重点推进20个8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大目洋光电生产项目。发展清洁型临港工业,引进新型建材、能源、船舶制造、精细化工等项目,加快合诚制管、达博爽沥青等在建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针织服装、食品加工、汽车配件、机械装备、输变电等行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大力鼓励品牌创建。
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千方百计扩张工业总量,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0亿元,增长17%。继续扶强扶优,实施“135”企业梯队培育工程,扶持一批专业化程度深、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自主开发能力强的“小型巨人”。加强规划指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中心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增强社会投资创业积极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成小企业创业基地3.2万平方米,扩大规模企业群体,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家,新办企业600家。拓展企业筹资渠道,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作用,切实缓解企业筹资难、担保难问题。优化经营者素质,提高企业管理能力。重视劳动力引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提升园区竞争力。按照“三个高地、三个示范”要求,增强集聚效应,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结合城市建设,做深做细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强化综合服务,落实“见章盖章”制度和无费区政策。推进开发区快速发展,初步形成滨海工业园一期框架,出让土地2000亩,落户企业全面开工。加快产业区开发,基本完成C区一期基础配套,新增A区临港大项目2家以上。立足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加快打造鹤浦、石浦和象山港船舶制造基地。大力推进区域工业分工与集聚,积极支持爵溪针织、石浦水产、西周机电、贤庠铸模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大徐、定塘、茅洋等镇乡工业区块建设。
挖掘建筑经济发展潜力。发挥品牌效益,提升发展优势,实现总产值280亿元,增长10%。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资质升级,鼓励企业上市,加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势企业。抓住“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的有利时机,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开辟国际市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坚持科技兴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市政、路桥等施工能力,争创市级以上优质工程50项。调整结构,拓宽经营领域,鼓励行业多元发展,实现建筑生产力优化重组。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和回归,壮大整体实力。发挥建筑企业家和项目经理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和引导回乡投资,拓展相关产业。
三、坚持产业联动,拓宽经营领域,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提升滨海旅游业。以生态和滨海休闲度假为方向,华东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12亿元。着力打造精品,动建半边山旅游区、白沙湾度假村、锦江度假村、中国渔村二期,规划开发花岙岛等景区。提升松兰山度假区品位,逐步改造石浦渔港路建筑立面,完善影视城功能。加快配套项目建设,开发景观房产和假日宾馆,规划建设旅游商品市场。精心策划旅游特色文化节目,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响象山(石浦)海鲜品牌,规划建设大型海鲜美食城,办好海鲜美食节。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开发大塘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举办“三月三”活动,借节造势,加大旅游促销。强化行业管理,优化旅游环境。
培育现代物流业。按照宁波“一主六副”物流园区建设要求,编制港口岸线开发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引进和启动,开展象山港现代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建设西泽5000吨级货运码头。努力构建集疏运网络,做好环象山港公路象山段前期准备。加快石浦港开发,实施石浦港区疏浚工程,做好金七门岸线招商。加大航运市场培育,积极开辟国内支线、国际航线。理顺港口岸线管理体制,强化岸线开发管理。提升口岸功能,发挥海关、检验检疫机构作用。
拓展流通服务业。优化规划布局,创新服务方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增长13%。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动建城市中心商贸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各类专业市场。续建家具市场和轻纺城,迁建中国水产城,动建城东菜市场,规划建设综合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农资集散交易市场,完善象山船舶交易市场和定塘果蔬市场等功能。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行物流配送、专业专卖、品牌经营等新型业态。加强工商行政、烟草专卖和市场管理,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落实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产业,提高现代通讯覆盖率,加强邮政、电信服务。
壮大金融保险业。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扩大金融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进银企合作。鼓励信贷有效投放和金融创新,增加重点行业、技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年末金融系统存款余额96亿元,比年初增长11%;贷款余额90亿元,增长10%。大力支持保险机构加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拓宽保险领域。
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开放步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公共事业单位体制转换。巩固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成果,妥善处理各种遗留问题。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加强资本运作,继续推进企业上市。积极支持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做好烟草资产上划工作。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健全监督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推动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培育和发展,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土地资源等优势,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力争协议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内资7亿元人民币。坚持内外资并重、三次产业并举,主攻港台,加强日韩,拓展欧美,争取大企业、大财团投资项目落户。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经验。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方式,优化环境,提高成效。进一步落实招商项目跟踪转化责任,促进项目签约资金到位和及早开工投产。
加快外贸外经步伐。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实现自营出口7.3亿美元,增长15%。调整外贸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优化外贸商品结构,继续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升针织、水产等传统产品附加值。壮大外贸企业队伍,扩大企业出口规模。加快创牌认证,加强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外贸出口竞争力。拓展外贸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以境外投资与对外工程承包为重点,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和劳务输出。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协作,主动接受发达地区辐射。
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步伐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尽力而为原则,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启动象山港大桥建设,主动做好项目报批衔接工作,开展象山段政策处理,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全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48项,总投资236亿元,年度投资50亿元。建成军民塘取水工程,加快上张水库、白溪引水工程、大目涂围垦二期建设。基本建成三门口大桥,规划启动建设林善岙和石浦新半岭隧道,改造高架岭隧道。确保乌沙山电厂一期及早投产,开工建设荔港、西泽110KV输变电工程。同时,积极推进乌沙山电厂二期、象山港旅游开发、丹泽一级公路等项目筹建工作。
完善城镇功能设施。深化细化县域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各项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科学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区路网框架,建成天安路延伸、环城西路工程,新改建丹阳路等12公里市政道路。提升城市功能,完成中心城区燃气和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加快滨海水厂、县客运中心、城东客运站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实现“农民上楼、企业进区”。开发石浦国庆塘区块,完成金山路、兴港路延伸工程。加快西周2平方公里新区建设,拓展镇区道路4公里。继续推进贤庠、定塘等重点镇建设,动建鹤浦盘基公路。
强化城市经营管理。实施“亮丽工程”,开展专项整治,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加大环境综合治理,扩大环卫保洁面积。规范客运市场管理,积极发展城市公交事业。实施“畅通工程”,开展平安畅通县区试点工作,争创全国交通一等管理水平。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发挥社区服务中心作用,加强物业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加强宣传教育,以“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强”为主题,营造全社会支持投资建设的良好氛围。巩固建设环境整治成果,依法打击干扰阻碍建设的不法行为,确保依法有序征迁和无障碍施工。探索优化建设环境长效机制,强化服务保障。积极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千方百计落实用地指标。健全土地公开出让制度,盘活存量土地,继续开展违法占地建房整治。
六、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快人才培养引进。继续开展各类引才活动,拓宽人才资源开发与交流合作渠道,鼓励象山籍人才回乡创业,着力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加快高层次、高技能和紧缺性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库,规范市场监管,创新管理方式。落实优惠政策,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巩固教育强县创建成果,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动建城东小学,续建南庄学校和爵溪学校。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中小学校5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重视幼儿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质量。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贡献度。开展学制改革和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323”师训工程。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增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有效防控各类传染性疾病。鼓励兴办民营医院,续建玖星妇儿医院。加强药品和医疗市场监管,努力降低医疗费用。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深入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繁荣城乡文化事业。以建设海洋文化大县为目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文体活动设施,规划新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博物馆,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挖掘海洋文化内涵,传承竹根雕、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鼓励文化精品创作,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继续开展“千场电影百场戏”进农村活动,办好农民文化节。规范网吧等文化市场管理,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精心办好第九届中国开渔节,组织象山立县1300周年纪念活动。加强文物保护,修编《象山县志》。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进广电网络升级改造和多功能开发,提高编播质量。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政府工作报告
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开展治安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强化流动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公民自身防范意识,加强企事业单位“内保”工作。贯彻信访条例,落实信访责任制,规范信访秩序。健全人民调解制度,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大重点隐患整治力度,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设立渔业海事调处中心,整治“三无”船舶,构建平安渔场。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文明水平。弘扬“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营造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创业氛围。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倡导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注重实效,强化考核,健全推进机制,创新宣教方式,提高社会公众法律素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做好征兵、优抚和安置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就业培训,改善就业环境,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征缴率。出台养老保险“双低”标准,实施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办法,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覆盖面90%以上。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生态基础,加快生态县创建步伐。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施工业循环经济“310”工程,建设爵溪、石浦、西周3个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实施海山纸业、超时印花等10个清洁生产项目。引进热电联产、水产废弃物再利用项目,推广中水回用技术,改造高耗水行业。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畜禽养殖循环园。规划建设“海岛生态园”。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环境治理,继续抓好溪口水库污染整治。坚持不懈地抓好绿化工作,建成绿地96万平方米,重点推进中心城区、交通主干线和镇村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完成山地造林6000亩,实施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50万亩。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落实执政为民理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法治象山建设目标,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一、强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服务效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做到“越位的退位、缺位的补位”,降低成本,创新方式,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继续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探索部门内部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实施“一个科室受理、一个窗口办理”,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能。继续推进项目中心制,深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落实工业企业帮办制,实施报批责任制,强化联审联办制,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公共服务。把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努力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十方面实事:1、提高农民饮用水质量,供水改造受益人口5万人。2、实现农村公路等级化,改新建通村公路100公里,建造港湾式停靠站50座。3、恢复加固标准海塘35公里。4、建设小康示范村10个,完成整治村建设50个。5、改善城乡环境,扩建水桶岙垃圾填埋场和垃圾渗漏液处理厂,建设城乡垃圾中转站10座;建成清水河道50公里;完成丹城公园改造,环城西路入口绿化5000平方米,沿海南线绿化改造5公里。6、缓解城镇无房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完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万平方米?熏实施城中村改造2个,建设安置房3万平方米。7、建立统一的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乡镇连锁超市10家,全面完成农村放心店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网点10个。8、建设社区、村落文化示范点20个,布置健身路径器材40处,实施义务教育段免收杂费制度,5万学生受益。9、全年培训失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1500人次,转移农民就业3000人,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10、加快公交事业发展,调整和完善城区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点50处;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个;全面实施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程。
二、发扬民主,推进依法行政
提高民主建设水平。依法向县人大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和提案,提高面商率、落实率和满意率。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规范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决策程序。落实决策责任制和决策后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完善有关决策,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工商联更好行使职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外事、侨务和台湾事务,关心下一代和老龄事业。切实做好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推进依法行政。继续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依法行政理念,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备案和清理制度,实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须追究。
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拓宽政务公开范围,畅通便民利民的公开渠道。加强档案管理,完善政府信息检索系统。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加快政务网络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建设,扩大网上办公范围。做好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健全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加强调查研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精简会议,减少文件和评比检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面向基层、深入基层。
营造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完善内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务求议一项行一项、办一件成一件,做到早行动、早落实、早见效。大力倡导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健全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主动接受人民监督,探索建立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制度,完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强化联系沟通机制,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重视人民群众通过法定渠道,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认真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专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认真履行监督职能。
四、清正廉洁,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公务员素质。巩固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贯彻公务员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干部队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健全学习制度,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作用,提高公务人员综合素养。强化服务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干部解难题、办实事的能力。落实“三真”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廉洁从政,提高防腐拒变能力。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行审计结果公示制度。深化重大项目保廉体系建设,完善招投标服务平台,规范会计结算中心和政府采购行为。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依法理财治税,推行部门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艰苦创业传统,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制止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已经展现,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中共象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开拓的精神迎接挑战,以创新的理念锐意进取,以求真的态度扎实工作,以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为把我县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1、七大“龙型”产业
杨梅、柑桔、浙东白鹅、出口蔬菜、大黄鱼、梭子蟹、紫菜等七大农业产业。
2、“海岛生态园”
以鹤浦、高塘岛为主,包括渔山、檀头山等海岛,严格按照生态要求,发展生态经济,创建海岛特色生态园区,打响生态品牌。
3、“一带三区”
“一带”指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三区”指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石浦渔文化游览区、大塘港生态农业观光区。
4、“农民信箱”工程
以低成本构建的农民网上信息化平台,使农民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市场、农产品交易等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
5、“见章盖章”制度
对非限制性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直接由经济开发区、产业区管委会或由管委会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政策严格审查、把关,符合条件的加盖“专用章”;对项目审批权限在县内的,有关部门在收到管委会提交的申报材料后,在1个工作日内办好审批手续;对项目审批权限在县级以上的,有关部门在收到管委会提交的申报材料后,按程序在3个工作日内办好向上级申报手续,并及时向管委会通报进展情况。
6、“三个高地、三个示范”
指要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高地、开放型经济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循环经济的示范、节约集约的示范。
7、农民健康工程
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旨在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社会系统工程。
8、“323”师训工程
通过3年时间免费培训,培养300名学科骨干教师,提高20个百分点的教师学历水平,使3000余名教师得到为期半个月脱产轮训的农村教育素质提升工程。
9、“双低”
职工养老保险“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一种养老保险办法。根据权利和义务对应原则,在允许企业适当降低缴费基数的同时,相应调低职工退休后享受的养老金水平。参加低标准养老保险的人员,在计算养老待遇时不实行最低基本养老金保障制度。
10、循环经济“310”工程
爵溪针织工业园区、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西周乌沙山电厂资源综合开发3个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海山纸业、超时印花等10个清洁生产项目。
11、“35”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培育10家左右强势型企业、30家左右实力型企业、50家左右潜力型企业梯队,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12、项目中心制
以项目为中心,创新项目服务机制,加强项目前期、项目审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全过程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
13、工业企业帮办制
对县强势型工业企业,确定一位县级领导联系,选派一名县管后备干部挂职,专门为企业开展帮办服务;对县实力型工业企业,确定一位县级领导联系,在分管部门中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为联络员,每月不少于一次下企业服务;对县潜力型工业企业,由企业所在乡镇(街道)的联系部门“一把手”联系,并由该部门指定一名中层干部为联络员,具体负责帮办事宜;其他工业企业,由所在乡镇(街道)安排联系领导和联络员,落实机关干部对企业的帮办职责。
14、报批责任制
项目在核准、备案、办证过程中,审批权限在县内的,实施限期办结制度;审批管理权限在县级以上的,由企业和相关镇乡(街道)做好报批准备工作后,由县级部门代理项目业主负责做好向上报批工作。
15、联审联办制
为规范我县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程序,在企业项目的立项咨询、审计方案会审、施工图会审、竣工验收等环节,由一个主管单位作为受理企业项目申请的第一受理窗口,并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对企业设立的各个环节做到联合办理或审查,以进一步缩短项目报批时间。
16、一审一核制
行政审批机关在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经本机关授权的审查员审查、核准员核准后,直接签发行政审批决定,完成行政审批的工作制度。
17、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程
指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
18、落实“三真”要求
指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 LZ 收藏私货不少啊 政府工作报告:s5 :s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