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三门湾在浙中区域的港口优势
三门湾伴海而生,岛屿将水道分成三条伸入湾内,岛屿周围水深浪静,为发展港口航运创造有利条件。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围绕着三门湾分布排列。海洋是三县最大的资源优势,也是经济发展可持续的载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沿岸港口将是三门湾地区接受世界经济幅射,参与其它经济区合作,货物资源大进大出的开放门户。随着经济发展,三门、宁海、象山勇于做浙中内陆区域经济的龙头,三县打响三门湾在浙中区域的港口优势来的迫切而强烈。1、自然条件。田湾岛位于三门湾内,东边象山,北面宁海,西邻三门。田湾岛两侧水深15米以上,三门湾潮流沿岛岸冲刷,海床维持稳定,具有建设5万吨以上泊位的条件。东海进入三门湾航道水深10米左右,湾内可以防风掩浪,适合船泊安全靠泊,建港条件在浙江中部沿海没有其它地方可与之相比较。
2、交通条件改善,生产能力显现。浙江沿海高速的新建,将三门、宁海、象山三县连成一线。宁波市开始重视“南三县”(奉化、宁海、象山)的发展。象山石浦地区、宁海下洋涂、三门滨海新城、沿海工业城快速崛起,为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生产能力。
3、浙中内陆区域经济腹地。以上三高速,沿海高速,台金高速为骨架形成货物输运通道,象山、宁海,三门、天台、新昌、临海,仙居、永康、金华这些地区都将成为三门湾港口的经济腹地。
3、港口共建,资源共享。环三门湾地区目前没万吨级的码头泊位。深水泊位是稀缺的战略资源,倾一县之力又很难开发。三门、宁海、象山的海洋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临港工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港口为支撑。三县所要明确的只是规划,作好招商,其它留给资本(港航集团)去开发经营运作。
开发三门湾
三门湾曾是历代海盗出没之地,19世纪末差一点成了意大利的租借地。进入民国之后,南洋华侨曾经想建设三门湾模范自治农垦区。孙中山的目光投射到这里,1916年8月,袁世凯死后,他结束第二次流亡生涯,回到祖国,曾在东南沿海一带做过一番比较仔细的考察,到过浙江的宁波、舟山等地,到过东海的三门湾,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后在《实业计划》中,他提出三门湾以北的石浦可以建“东方第九渔业港”。最早计划投资开发三门湾的是实业家许廷佐(1882-1941),他是舟山人,幼年丧父,经一位传教士介绍,少年时到上海一家外商饭店打工,勤勉好学,服务周到,不到十年,他就利用辛苦积攒的小费在上海百老汇路自办了益利饭店,生意日益兴隆,他又创办了益利汽水厂、益利五金店、益利拆船打捞公司等。1922年,他和朱葆三合资购置“舟山轮”,开辟上海—定海—穿山—海门航线。1926年,他创办生产力利轮船公司,有2艘轮船往返于上海—定海—温州航线,1929年,又开通了上海—定海—三门湾航线。
也就是这一年,许廷佐发起组建“三门湾开埠公司”,自任经理,聘请比利时工程师进行设计,拟定的开放三门湾的宏大计划中,包括筑十里防洪堤,围涂16万亩,建三门港,修建三门到义乌的铁路,以及三门到宁波、杭州、温州的公路,同时办造船厂、机械厂、采矿场、飞机场等等。第一期需资金300万元,他本人以私产抵押,借政府公债50万元,准备在三门湾大干一场,他先建起益利码头、堆栈、旅馆,“益利号”轮船往返于上海与三门湾之间,成为海上热线。上海商人闻风而至,有百余家计划到三门湾投资,渔盐、商贸、垦牧等都已铺开。
当年秋天,当满载百货、机器设备的“益利号”进入三门湾时,被十多艘海盗船包围,船上货物被抢劫一空。经此一劫,商家裹足,资金不继,工程停顿,许廷佐忧愤成疾,失去了雄心壮志。三门湾开发计划从此搁浅,这一搁至少就是70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