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象山渔文化
体验象山渔文化
日前,拥有6000多年人文史和海洋渔文化史的象山,将有望成为中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
渔文化氛围浓郁
从去年10月开始,浙江省创建了包括象山海洋渔俗文化生态区、杭嘉湖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江山廿八都文化生态区、景宁畲族文化生态区等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试点。今年7月,象山又被确定为浙江省唯一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单位。
作为中国首个渔文化之乡、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以石浦渔港为中心的象山海洋文化遗存相当丰厚,古街、古庙、渔家民俗节庆活动等保存完好,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典型的海洋渔文化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矿区’”。象山文体局副局长吴健说,仅石浦镇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象山祭海渔民开洋·谢洋节”“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晒盐技艺”,另有省、市、县“非遗”23项,全镇普查“非遗”项目110项。而这些以“象山石浦”为标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融入了中国沿海,包括沪、苏、闽、广等地的渔文化历史文脉。
象山人富有海洋情结
“象山人骨子里充满了对海洋的爱护,这在全国也很少见。”象山文体局局长吴开方告诉记者。
因为感受到海洋资源的衰退,石浦东门渔老大奚海宏、黄根宝、林永法等人,率先上书国务院保护海洋资源,请求海洋休渔,被国家采纳。自1997年始,国家颁布法令,东海每年伏季休渔3个月。出生于石浦渔山岛的渔民后代、亚洲飞人柯受良,出于对海洋文化的依恋,向家乡建议举办“开渔节”,亦被地方政府采纳,自1998年起至今,每年一届的“中国开渔节”在象山举行,口号是“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开渔节以“祭海仪式、开船仪式”而著称。象山还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事保护海洋的民间组织——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成立了中国渔文化研究会。
有望成为全国渔文化“标本”
中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日前已通过了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评估,目前进入了最后的认定阶段。如申报成功,“象山的海洋渔文化将作为中国海洋渔文化的唯一标本而得到切实的关注。”吴开方如是说。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2007年,我国宣布要在“十一五”期间,建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遗”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此前,我国已先后命名了福建闽南、安徽徽州、青海黄南州热贡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4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目前,象山已为中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制定了详尽的规划纲要。
[来源: www.ccdy.cn 作者:苏晓 梅子满 ]
为了 中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我们要多吃鱼:s7 在我上班的不远处,有一家编织袋工厂,开工的时候如果遇到退潮,就会看到乳白色的水顺着河沟流入大海,于是自从9月份后,我再也没有买过邻近的渔民手中所谓“野生”的海鲜!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s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