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根 发表于 2008-12-11 07:35

改革开放三十年 耕水牧渔谱新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   耕水牧渔谱新篇

                                                       ——建德市水产发展情况调研


                                                                            吴成根

      改革开放三十年,耕水牧渔谱新篇。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德水产与其他行业一样,取得巨大的成绩:长期困扰各级领导的“吃鱼难”问题,早已成为历史;渔业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为渔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1978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770.0吨,其中养殖产量631.7吨、捕捞产量138.3吨;人均占有量1.8公斤。水产品总产值92.4万元(按1981年不变价),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0.9%。
       200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905.0吨,其中养殖产量9467.0吨、捕捞产量2438.0吨;人均占有量23.3公斤,为1978年的12.9倍。渔业经济总产出44354万元,其中渔业18475万元、涉渔工业和建筑业2299万元、涉渔流通和服务业23579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0%;比1987年提高6.1个百分比。
      回顾建德水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依靠科技进步,小水体挖掘生产潜力
      
       根据资源和环境容量情况,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从以外延扩大为主、向外延扩大与内涵挖潜并举,逐步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
       本市有水库、塘坝5101座,正常库容1.1亿立方米,水域面积2.6万亩。1981年,实施省级《山塘水库养鱼高产技术研究》攻关项目,2010亩推广面积产量157.1吨,亩产78.2公斤,鱼种自给率100%。1988年,《山塘小水库养鱼高产技术推广》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作为《山塘小水库养鱼高产技术》参试单位,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993年,《山区塘库养鱼高产高效技术》获省渔业丰收一等奖。2007年全市17070亩塘库产量2839吨、亩产166.3公斤,占养殖产量的29.9%。
       富春江库区坝拦库湾(外荡)水深适宜、底质平坦,是发展水产业良好水域。1981年乾潭大队75亩库湾产成鱼12.6吨,亩产167.5公斤;三都渔业大队27亩库湾培育大规格鱼种16.5万尾。1986年完成水面定权发证后,通过加高加固坝体、开展生态养殖、加强病害防治、改进渔具渔法等措施,效益不断提高。1993年,《外荡养鱼高产综合技术推广》获省渔业丰收三等奖。2000年,《坝拦库湾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推广》获杭州市农业丰收三等奖。《蟹虾鱼珠生态养殖示范推广》、《优质珍珠养殖技术推广》分别获杭州市2001年度农业丰收三等奖、2004年度农业丰收项目一等奖。2007年,全市6435亩坝拦库湾产量18478吨、亩产287.0公斤,占养殖产量的19.5%。
       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一些低洼农田在不破坏耕作层前提下蓄水养殖鱼、虾、蟹、珠,成为发展水产养殖新领域。2007年全市5325亩内塘产量1143吨、亩产214.6公斤,占养殖产量的12.1%。
       历史悠久的稻田、莲田、茭白田养鱼,生态效益显著。1984年里叶乡莲田养鱼,亩产鲜鱼64.8公斤、莲籽73.8公斤。1996年,航头镇黄岭村夏国祥5 亩稻田养鱼,净收入6624元(稻谷1104元、鲜鱼5520元);1998年,该镇大山畈村孟荣华6 亩稻田养鱼,产稻谷3070.0公斤、鲜鱼984.0公斤。2003年,《莲田养鱼高产高效技术》获杭州市农业丰收三等奖。
2007年,全市3165亩“三田”产量438吨、亩产138.4公斤,占养殖产量的4.6%。

                                                调整生产布局,大水面开发成果喜人
   
       新安江、富春江、兰江流贯建德境内,新安江水电站和富春江水电站的建立,在市境形成10万余亩的大水面。1983年,杭州市政府号召“打水产翻身仗”,进一步开发钱塘江水系水产资源。是年11月,省、市水产学会在建德举行《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国内水产界著名专家学者60余人通过6天实地考察、探讨论证,指出:富春江自然条件优于上下两江,是“三江”中潜力最大、希望最大的水域;提出开发利用水产资源的指导思想、技术措施、利用途径和开发步骤。
      1984年、1985年,建德县水电局与杭州市水产科研所承担“六五”省级攻关项目,19.9亩网箱产草鱼、团头鲂112.2吨,亩产5649.5公斤。国家农牧渔业部在1984年12月28日的《水产情况》中指出:“富春江网箱养鱼亩产超万斤的信息,振奋人心。”“开展网箱养鱼,前景远大,望各地予以重视。”1985年,《大水面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沈祖伦副省长视察大水面网箱养鱼,朝鲜渔业考察团等考察富春江库区渔业,第6期《中国水产》刊登了《开拓利用富春江大水面》文章。
       1986年、1987年《富春江网箱养鱼技术推广》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98亩网箱产量397.1吨、产值159.1万元,亩产4052.0公斤、亩产值1.6万元。1988年11月,杭州市科协、水产局和建德县水产学会联合召开《富春江水库渔业资源深度开发研讨会》,充分肯定五年来的开发成绩:1987年总产量达1255吨,比1983年的314吨增长近3倍,实现了单产25公斤的指标。
       1990年7月,新安江出现白肌银鱼,至1996年起水量8.0吨。1993年5月,新安江出现太湖新银鱼,1996年捕捞产量82吨。1996年、1997年,建德市从太湖引进大银鱼受精卵151.5万粒,孵化放流;1997年1月采集到大银鱼亲体标本,性腺发育良好。白肌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大银鱼在同一水体共存,为国内罕见。1997年,“八五”省级攻关项目《富春江水库银鱼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根据杭州市政府“关于深度开发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渔业资源”要求,1995年5月召开第二次“三江”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学术论证会。
      2007年,建德市492.5亩网箱产量2847.0吨、亩产5780.7公斤,746.0亩网拦产量225.0吨、亩产301.6公斤;占养殖产量的32.4%。
   
                                                   拓展水产空间,冷水区利用成绩斐然
   
       受新安江水电站高坝尾水影响,坝下形成国内罕见的长23公里、面积1.48万亩的低温水域,常年水温保持在14℃至17℃。1979年8月,建德县渔业管理站提出《关于要求进行虹鳟移养试验的报告》。翌年1月,首次从太原引进虹鳟发眼卵3万粒,当年孵化育苗成功,揭开我国江南发展鲑鳟鱼类序幕:虹鳟“在长江以南移养成功和利用网箱养殖成功,在国内均属首次”(《成果鉴定材料》);1981年,《虹鳟鱼移养试验》获省水产局荣誉奖、杭州市科技三等奖、县科技二等奖。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国虹鳟鱼发展前景研讨会”上,建德列为全国三个虹鳟鱼基地之一。
       1984年建立国内首家网箱养鳟场,2000年建立第二家网箱养鳟场。1982年开始虹鳟人工繁殖,“网箱培育亲鱼属全国首创”(《成果鉴定材料》);1986年,《虹鳟鱼人工繁殖》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5年从日本引进美国道氏虹鳟发眼卵10万粒,1990年首次繁殖成功,实现品种更新。在1999年杭州市首届农展会上,建德虹鳟获优质农产品金奖。2001年6月,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吴成根聘任全国鲑鱼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1年、2002年引进养殖三文鱼,“大西洋鲑、太平洋鲑从稚鱼到鱼种再到成鱼,在大水体应用系列化网箱分级养殖成功,此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大西洋鲑、太平洋鲑发眼卵长途运输、人工孵化、种苗培育成功,在我国长江以南均属首次;而且开发出仔鱼人工饵料开口驯化的新技术”,“项目的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成果鉴定材料》);2003年,《三文鱼引进与养殖技术研究》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期间,与加拿大、美国、古巴、西德、丹麦、日本、朝鲜、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开展国际性科技交流;为安徽和本省临安里畈水库、杭州水产科研所、鄞县屯岭水库、及富阳、新昌等地提供苗种、饵料与养殖技术。养殖鲑鳟鱼类品种还有银鲑、三女鳟、金鳟等,养殖鲟鱼类品种有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杂交鲟、匙吻鲟等。
       2007年,建德市鲑鳟鲟鱼类产量118.0吨,产品销往大城市超市、高档宾馆。
   
                                                切实保护资源,大江河增殖卓有成效   
      
       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历为梅城、大洋、三都渔业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场所。富春江大坝建造后河口性、溯河性鱼类洄游通道被阻隔,鲢、鳙、青、草20余处产卵场遭破坏。
       1969年至1973年,杭州市在库区放养冬片鱼种567.7万尾,因“国家养鱼、渔民捕捞”局面难以为继,1974年停止放养。1975年至1980年,建德县自行组织,投资放养冬片鱼种359.0万尾、夏花鱼种1067.7万尾、蟹苗113公斤。1981年至1987年成立富春江水库渔业管理委员会,年投入20万元(杭州市10万元、建德9万元、桐庐1万元),由建德、桐庐五个渔业大队联合经营。“九五”期间,水产资源增殖保护资金增加为30万元,“十五”期间达到40万元。
       河蟹是富春江水域重要水产资源,“梅城清水蟹”体壮膘肥、膏黄饱满,驰名杭沪、远销香港;因电站大坝阻隔濒临绝迹。通过放养蟹苗种使之成为增殖效益最为显著品种:投放每公斤蟹苗种回捕成蟹272.2公斤,投入产出比1:88.4。1979年至1990年起捕成蟹512.2吨,其中1988年、1990年起水量95吨;作为《浙南河蟹大面积增殖增效技术》第八完成单位,1988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1984年3月,建德县渔政站建立(此前有县渔业管理站)。1991年6月,建立县渔港渔船监督管理站;1996年7月设新安江渔政分站、渔船渔港监督管理分站。2001年市渔政站增挂“建德市渔船检验站”牌子。2005年成立市水政渔政监察大队,保留市渔政站牌子。渔政管理人员在放养常规鱼类的基础上,积极增殖特色品种:1996年放养大银鱼45.0万尾,2003年放养桃花竹50.0万尾,2004年、2005年分别放养三角鲂50.0万尾、100.0万尾。2002年首次在寿昌江水域放流夏花鲤鱼20万尾,进行源头增殖。同时,通过平时管理与禁渔期重点管理、水上管理与各地市场管理、渔政管理与水上治安管理、宣传教育与经济处理的结合,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2003年,大洋渔民村成为渔业特色村;2004年,梅城镇成为渔业特色乡镇、三都渔业村成为渔业特色村。
       2007年,全市捕捞产量2438.0吨,是1978年的17.6倍;捕捞产量占渔业产量的比重,从18.0%上升到20.5%,提高2.5个百分比。

                                                    依托科教进步,渔科教结合支撑有力
   
       三十年来,本市根据渔业发展的需要,加大渔业科技的投入,加快科技兴渔步伐;对渔业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课题组织科技攻关。依托科教进步,实施渔、科、教有机结合,为谱写水产新篇章提供支撑,产业呈现稳步快速发展态势。
       1984年,完成《建德县内陆渔业资源调查和渔业区划》。1991年,完成《建德县低荒水面资源调查》。2005年,完成《建德市渔业水域规划》。这些成果对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建立良好生态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1990年12月,建德县鱼种场列为杭州市“四大家鱼”良种繁育基地;1996年,《长江白鲢草鱼良种推广》项目获市农业丰收奖一等奖。1986年版《建德县志》载水生动物96种(88种鱼类、8种非鱼类),通过引种水生动物种类超过120种。2007年,全市生产鱼苗11000万尾,是1979年的25.8倍;生产鱼种380吨。
       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渔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从1983年起,建德聘请两名大学教授、省内三位工程师任渔业顾问,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指导。1986年10月,2名水产技工应邀赴广西融安县辅导江河型网箱养鱼技术。
       加快发展渔业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促进传统渔业向信息化和知识密集型渔业升级。1983年5月,水产部门创办《科学养鱼》不定期刊物,出版54期;2002年12月创办《建德渔业》双月刊,出版34期;与省水产学会、淡水水产研究所协办《水产快讯》。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著作102篇,两集《建德水产论文集》汇编了1979年至1996年的66篇;编写《珍珠培育与加工》、《庭院水产养殖技术》等书籍十余册,制作水产科教录象多部,2007年还创办了《中华石蛙网》。
       在后备劳力专业技术教育方面:1984年7月,水产、教育部门在三都中学联办淡水养殖职业班,三届培养122名毕业生,成为水产行业生力军;对历届初中毕业生,在离校前进行水产专业实用技术培训。
       通过对生产经营者长期进行技术培训、参与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使发展水产业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有力举措、吸纳人财物力的重要领域、确保有效供给的重要基地,从事渔业的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十佳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种养大户”、“十佳青年农民”、“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1978年,建德县只有3名水产科技人员。2007年,拥有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6名,其中水产首席专家1名;还有一批农民技师、技工和技术员。获省、杭州市和建德科技成果转化、科普工作、优秀水产工作者等荣誉多名。

                                                   提升主导产业,现代化渔业道路宽阔
   
       改革开放以来,本市实行了长期稳定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践证明这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效的经济制度,调动了广大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看到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矛盾日益突出,应适时适度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本市着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专业合作社、水产行业协会,形成“公司、农民、基地”水产养殖的产业链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政府各种扶持资金、柴油补贴等,集中向合作社和协会倾斜,使入社、入会农民优先享受到政府的支持。
       1997年,建德市委《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将水产列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建德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提升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资金投入和具体措施。
      2000年第7期《中国水产》刊登《建德“引鸡生蛋”调结构》,介绍招商引资开发水产:“目前已引进外来投资者和技术人员65人、资金870万元,开发名优水产养殖29处、3038亩,占全市总养殖水面的12.0%。”2001年,方光华获“浙江省水产品优秀营销大”、许余富和叶海军获“浙江省水产品营销大户”称号。2002年,建立《严州三江鳊无公害网箱养殖基地》、《新安江虹鳟无公害养殖基地》和《河蟹网围生态养殖基地》。2004年,新安江光华冷冻厂确认建德市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千岛湖渔业有限公司在“农产品营销20强”评选中名列第四。2005年,《万亩珍珠养殖》列入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2006年,千岛渔王休闲渔庄评为杭州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三都“渔家乐”休闲度假村接待游客7300人次,收入15万元。2007年9月,浙江电视台(6套)“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特别报道,展示建德石蛙产业养殖电脑监控、产品精致包装、取得国家专利、实施科技新项目、建立生态保护区、成立专业合作社等亮点。
       建德市已制定的生产标准有:杭州市级《新安江虹鳟系列标准》、《棘胸蛙生态养殖技术规范》,本级《河蟹网围生态养殖技术规范》、《严州三江鳊网箱养殖技术规范》、《莲田养鱼技术规范》、《美国青蛙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企业《“天欣”银鱼干》。已注册的商标有:“千岛渔王”、“严州三江”、“天欣”、“新安江”、“大洲源” 等。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的有:市罗桐虹鳟鱼养殖场“新安江虹鳟”、梅城镇“严州三江”牌鳊鱼;获浙江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有:梅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团头鲂、三角鲂,大同美蛙养殖场美国青蛙,乾潭水产养殖场青虾,市虹鳟鱼养殖有限公司虹鳟、金鳟、鲟鱼、长吻鮠、翘嘴红鲌,千岛湖渔业有限公司虹鳟、金鳟、鲟鱼、长吻鮠、翘嘴红鲌,市水产行业协会青鱼、淡水珍珠。
   
       改革开放三十来,建德市在建设现代渔业方面下了功夫、有了成效,抓住制约现代渔业发展的焦点、难点、盲点问题,在体制、政策、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快全方位创新突破,提高渔业科技水平、保障能力、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与渔农民素质,通过集约化生产提高单产、标准化操作提升品质、产业化运营增加效益,努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渔业,为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原载《浙江渔业》2008年第11期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8-12-11 18:27 编辑 ]

成根 发表于 2008-12-11 07:41

:L 正当《建德水产论文集》付印之际,又一篇论文在今年第11期《浙江渔业》刊出,赶上汇集哟!

tange 发表于 2008-12-11 09:47

人生到了收获的季节,恭喜:s5

S.S 发表于 2008-12-28 17:02

顶下了~~~

心有小芳 发表于 2008-12-28 21:44

支持:s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改革开放三十年 耕水牧渔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