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 发表于 2008-11-25 13:58

也读论语·八佾第三(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儒家的礼、乐,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正如钱穆先生说 “礼主敬,乐主和。礼不兼乐,偏近于拘束;乐不兼礼,偏近于流放”,这话说的非常中肯。
    当然孔先生的这句话不是在阐释礼与乐的关系,而是在阐释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先生认为,仁与礼、乐,仁是第一性的,礼、乐是第二性的。礼和乐都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离开了仁来谈论礼和乐是肤浅的、是空洞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所说的“礼教”其实应该是“仁教”更为切题。
    据此,后世大儒多只谈礼,而忽视了仁的重要性,如宋代朱子只注重礼,建立一套“礼”的道德体系,虽迎合了后来帝王的统治需要,但是这与孔先生的本意已经相去甚远。
    本句译文如下:
孔先生说:“人如果不具备仁德,怎么可以谈礼呢?人如果不具备仁德,怎么可以说乐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读论语·八佾第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