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下考古队将赴象山探宝
http://www.cnxsg.cn 中国象山港 2008-10-9县文物部门昨天发布消息,国家水下考古队将于本月中旬进驻象山,首次在我县南部海域对疑似古代的沉船点进行水下勘测,有望解开关于象山海域有多处古代沉船遗址的猜测。
近年来,一些渔民在象山渔山列岛、三门湾、石浦港等海域无意中打捞上来大量宋元明时期的青瓷和生活物品。其中,渔山海域是在古代宁波海上贸易的主航道上,当地交通志对此有沉船记录。这些都让人感到:象山南部海湾有古代的沉船。
据县文管会负责人介绍,10月中旬起,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宁波水下考古基地等有关单位组成“象山片区水下考古队”将对我县几处疑似古船遗址进行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结论性”探查。
据了解,这次在象山的水下探测探摸将分三个步骤,首先是同当地知情渔民一起出海确定方位;然后是用声呐探测,并放置浮标定位,记录经纬度和参照物;最后再根据探测结果潜水探摸。
拥有浙江省六分之一海岸线的象山县早在13年前就给我国水下考古“制造”过惊喜。1995年12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象山县文管会在象山县涂茨镇后七埠村发掘清理出一艘距今近700年的古海船,该船残长23.7米,修复后将长达26米,不仅是宁波出土的古沉船中最大的,在国内已发现的古沉船里也算是比较大的。因为保护技术、存放地点等问题,目前象山的古沉船尚在原地保护中。 (特约记者 孙建军 通讯员 徐玲珠) 趁早去捞点什么来 期待中 涝出个什么宝贝来 :s5 :s5 三门湾海底发现明代"宝藏" 本月大规模打捞(图)
2008年10月13日 09:29浙江日报叶晖【大 中 小】 【打印】
近日,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专家发现一艘明代商船残骸,并探测出多个水下文化遗存,绘制出了一幅水下“藏宝图”,证实这很可能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这几天,水下考古专家们忙着用几条渔船,在三门湾口海域搭建起一个海上平台,为即将从北京赶来的国家考古队队员挖掘水下文化遗存、打捞海底“宝藏”做最后准备,大规模打捞挖掘工作即将展开。
三门湾口位于三门湾海域三门县和象山县境内的交界处。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三门县博物馆副馆长的朱成彪在浬浦镇下洋村,意外发现村民在海里打捞贝壳烧制石灰(用来粉刷房屋)时,顺带着捞上来不少“破碗”,当作喂鸡、盛猫食等用。“这可不是普通的碗啊!这是文物。”朱成彪从村民手中抢救回来80余件器物,目前保存在三门县博物馆的还有78件,有碗、瓶、紫砂壶、铜锣等。
经专家鉴定,这些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文物属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器物。其中一件明代紫砂壶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其余大多为国家三级文物。海里怎么会淘出这么多文物?附近是不是有商船沉没?大家都在猜测。去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把“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这些文物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上个月,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宁波基地专家再次进行水下文物考查。通过先进的仪器探测与潜水探摸,他们很快在三门湾口海底发现了一艘明代商船的水下残骸,揭开三门湾水下文化遗存的面纱,并绘制出四五处水下文化遗存的具体位置。
水下考古专家介绍说,“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宁波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它的周边海域,有着非常丰富的考古资源。另外,三门县博物馆提供的此前在满山岛上发现的商周时期的印纹陶片和青瓷碎片,更加证实了这一论断。
据了解,这个月国家组织的考古队将进行大规模打捞挖掘。 捞出的东西会留在象山?象山真需要个博物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