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梦幻 发表于 2008-9-29 16:55

大闸蟹 怎么吃才健康

大闸蟹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每100克蟹肉约含蛋白质15克,丰富的氨基酸,脂肪2.5克,同时还含有钙、铁、硒、锌、钾、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学会科学吃蟹,人们在享受美味之时还能提供多种营养素,有助于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与合成,提高免疫功能、促进健康。


吃蟹有讲究,过度易致病


 蟹黄蟹膏,胆固醇高

    虽然大闸蟹营养丰富,但最诱人的部位———蟹黄蟹膏,其胆固醇含量也最高,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据统计,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胆固醇466毫克,每100克蟹肉含有胆固醇65毫克。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膳食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过高,会使血液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结果提升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依此看来,一只大闸蟹的胆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荐摄入量,吃蟹一定要节制。我们建议,吃蟹每次不超过1只,一周最多吃2至3次;如果一次吃了2至3只蟹,那么下次吃蟹须间隔一周。


    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人,吃蟹频率还应减少,最好选择性地只吃蟹肉,少吃或不吃蟹黄蟹膏。为了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与胆固醇,建议吃蟹时应减少其他肉类、内脏、蛋类的摄入量,同时多吃蔬菜水果,降低脂肪与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代谢。

    安全吃蟹,记住“三不”

    不吃死蟹蟹死后体内糖元分解乳酸增多,僵硬期和自溶期缩短,蟹体内的寄生细菌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也就越大。即使死蟹煮熟煮透,这种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面颊潮红、心跳加速等。

    不吃生蟹、醉蟹大闸蟹生长在江、河、湖底的泥沟里,并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物,因此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很高,这种囊蚴的抵抗力很强,一般要在55℃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或浓度为20%的盐水浸泡48小时才能杀死。生蟹、醉蟹虽味道鲜美,但极易诱发肺吸虫病,刺激或破坏肺组织引起咳嗽咯血;一旦侵入脑部,还会引起瘫痪。因此,吃蟹建议高温蒸煮20至30分钟,这样才会把蟹内的病菌和寄生虫杀死。
不与浓茶、柿子同食浓茶、柿子、刺梨、山楂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不宜与大闸蟹同时食用,否则会与蛋白质结合,凝聚形成“胃柿石症”,继而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吃蟹最理想的佐料是醋、姜、葱等调味料,蒸煮时放一些紫苏、黄酒以及少量盐,可起到辛温解表,增加鲜味、杀菌助消化的作用。
    大闸蟹之名,缘何而来?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这一句话,道出了吃蟹要有明显的季节性。九雌十雄,也就是说,阴历九月雌蟹饱满,到了十月雄蟹有膏。因此,过了十月寒风吹起,正是吃蟹的好时机。
    那么,大闸蟹为啥叫做大闸蟹呢?坊间说法有三:一种是捕蟹时有草扎,故称闸蟹,“大”只是为了强调大小而已;一种是蟹在洄游产卵过程中,要经过一道道拦水堵潮的闸门,而能爬过那道闸的蟹,必定是身强力壮的;第三种说法,“闸”就是上海方言中的“煠”,意即“用水煮”,就像“白煮蛋”叫“白煠蛋”,“大”就是用大火煮的意思。由于“煠”字并非人人会写,所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大闸蟹”。

    “四味”美蟹,食前切记四清除

    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说。蟹的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至于蟹黄蟹膏,含大量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丰富。

    “四味”美蟹,食用前必须做到四清除。一清除蟹胃,蟹胃俗称“蟹和尚”,即在背壳前缘中央一块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沙;二清除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三清除蟹心,蟹心极寒,呈六角形,又叫“六角肉”,它在蟹的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食用时可拿一只蟹脚尖挑出;四清除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同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东西,又称“蟹百叶”。上述部位既脏又无食用价值,切勿乱嚼一气,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哪些人须慎吃蟹?

    大闸蟹属于高敏食物,也即民间说的“发物”。蟹肉中含有异性蛋白质,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肠壁进入人体,会诱发并加剧过敏反应,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各种皮疹、哮喘、严重者更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以下五类人群,吃蟹时须谨慎:

    ●对吃蟹有过敏史,或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的人,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儿童、老人与孕妇,最好不要吃蟹。

    ●胆囊炎、胆石症、肝炎、急慢性胰腺炎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蟹,更不能以酒伴蟹开怀畅饮,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上述疾病的急性发作。

    ●腹泻、胃痛、感冒、发烧或本身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蟹,因为大闸蟹属寒性食物,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不宜消化吸收,同时会加速脾胃不适,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体质寒凉虚弱的孕妇,不适合吃寒湿的大闸蟹,会有引起流产的可能。

    ●婴幼儿不宜吃大闸蟹,以免高蛋白加重肝肾脏负担;学龄儿童每次吃蟹,以半只为宜。

蓝色梦幻 发表于 2008-9-29 17:40

吃蟹的工具:蟹八件



明清时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根据有关资料可知,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书,为了吃蟹减少麻烦,吃得方便畅快,他创造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之硬壳,后来逐渐发展到八件。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所谓的“文吃”。“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
国人食蟹的历史,最早又可追溯到西周时代。从《周礼》和晋代《字林》记载可知,我国已有两千七八百年的吃蟹历史。自古以来,食蟹似乎是一件大有讲究的雅事。早在明代,能工巧匠即创制出一整套 精巧的食蟹工具。据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记载,明代初创的食蟹工具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8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腰圆锤、小方桌、镊子、长柄斧、调羹、长柄叉、刮片、针。故称之为“蟹八件”。后来从明代至民国初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到蟹三件(鼎、签子、锤)、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后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铜制作,考究的则用白银制作。因为从坚韧度来说,金虽贵重但硬度不及银,而铜又很容易污染食品,所以按理说,上乘的“蟹八件”也应该是白银制的。其工艺极为精巧,刮具形状有点像宝剑,匙具有点像文房中的水盂。盛蟹肉用的是三足鼎立的爵。这些食蟹工具,又都配有圆形或荷叶形状的盘,盘底下有雕成龙状的三足。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风味无穷。靠了这蟹八件,使苏州人把阳澄湖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
1.腰圆锤:

  用锤子始在蟹背壳的边缘来回轻轻敲打,这是先将蟹壳敲松,方便掀盖。

   2.长柄斧:

  掀开背壳和肚脐,再加上用锤子击打了多遍,所以大盖很容易摘除。

  3.签子:

  剔蟹肚的蟹肉,或捅出、钩出蟹腿肉。

   4.长柄勺:

  刮下膏或黄,用勺一口一口送入嘴中。

  5.镊子:

  剔除蟹鳃,就是白色的厚片,还有就是盖上连骨的蟹胃,鳃和胃都是极寒的东西,不能食用

  6.剪刀:

  剪下蟹腿蟹螯

  7.盆:

  盛放蟹盖

  8.剔凳:

  它的性质就是一块铁砧板,打开蟹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蟹螯垫在"剔凳"上,用小锤砸开。

纨绔 发表于 2008-9-29 18:02

用这么多工具不嫌麻烦那?;P ;P

蓝色梦幻 发表于 2008-9-29 20:07

原帖由 纨绔 于 2008-9-29 22:02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这么多工具不嫌麻烦那?;P ;P
嗯,是有点麻烦:lol :lol

xuqingsong 发表于 2008-9-29 20:48

现在的年代吃大闸蟹...很危险啊,还是吃海里的带鱼安全啊.............:L :L :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闸蟹 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