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 发表于 2008-7-25 18:06

请教才子西楼老师

今天儿子问我“诗”和“词”的区别在哪里,很惭愧我没答出来,一下想到同乡网的西楼先生,请教一下。:s5 :s2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8-7-25 18:12

帮忙顶:s2

小妮子 发表于 2008-7-25 18:24

诗与词的区别要从诗与词的起源上说起了。诗是起源于生产劳动,说的是国计民生,是放在书桌案头上看的;词是起源于消遣娱乐,填词是种游戏,说的是离愁别绪相思之苦,是放在枕边床头上看的。所以诗要庄重,词要妩媚;诗要隐显、词要隐婉。说到诗能不能象词一样表达得那么婉转低回,这种区别就类似于没有谁会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在圆桌会议上讨论男欢女爱相思之苦,也没有谁会跟情人在一起缠绵低回的讨论社稷兴衰一样。文体有时候是一种特定的表达环境、表诉姿态。

诗要庄重、其意象必须包容阔大、意境深远。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言尽诗之所能言。因为词是一个相对比较个人的、情感的、情绪的东西,它在对情感的刻画上,比诗更细腻、也更多细节的描写。比如同样是写离愁别绪,“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就只能写到这个份上,不能再多、也不能再细了。而词呢,“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又是香灯、又是残月,这样的细节和细腻刻画,在诗是做不到的,当然诗也不能这么去做。

就象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写《咏白海棠》的时候,前两句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心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贾宝玉利马就喝彩“是怎么想出来的!”,可最后就连她自己也说“到底伤于纤巧些”。所以这一轮上她输给了薛宝钗。可见,只要是写诗就必须大气庄重,任何过度的渲染或者过于细腻的描绘都会伤害到诗的大气和意境,就象林黛玉说的“伤于纤巧”。

很多诗是以《闺情》为内容的,也多半是以男女喻君臣,看似写女子的家庭生活,实际上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寄情,说的也是家国社稷、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浅显。

词呢,恰恰要妩媚、要婉约、要细腻。因为它是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编织。词是以婉约派为正宗,虽然也有豪放词,但豪放词首先数量上就较婉约词要少得多,其次,就是纵观一个豪放词人的所有词作,也是以婉约词居多,豪放词只是其中一个标新立异的分支。李清照提出《词论》,说词“别是一家”,是区别于诗的另一个流派,不管是内容、文法、文体、还是风格上都跟诗区别开来,词论也就为词打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道路。

所以说到诗词的区别的时候,除了格律、句式、句法上面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从起源开始,从而发展出来的意境、风格、内容、修辞手法上等等的不同。

这样一说,志和情的区别就很明显了,志是对有关家国社稷的思考,情是个人的、更加私密的情感。我通常喜欢用社会性和人性这两个词来表示其区别。志是一种更社会性的情感愿望,情一是种更人性的感触体

悠悠 发表于 2008-7-25 18:31

回复 #3 小妮子 的帖子

谢谢小妮子,我慢慢看,还蛮复杂哦.:s2

心情专卖店 发表于 2008-7-25 18:38

呵呵,我也不知道啊,哈哈

西楼 发表于 2008-7-25 19:50

这个问题,简单地说,
孔子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时候的诗,从艺术角度看比较原始,功用也不一样,那时候的诗主要是”兴观群怨“的作用。我们现在看到古诗,一般而言,都是近体诗,分为两种,一种绝句,另一种是律诗,诗的特点:每句字数相等,讲究平仄,讲求韵律。还有诗,只能吟,而不能唱。唐代是诗歌最鼎盛的时候,因为唐朝有一个特点,尤其是武则天的时候,诗写的好,可以不科举考试,直接做官,所以唐代成为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词呢,最早是由社会底层文人结合乐府发展而来,到了五代时期被文人发扬光大,再到宋初经过柳三变等人的革新、丰富,最后由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推到了词的顶峰。词从字数看,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而言,小令一般多是比较豪放的,长调一般比较婉约,当然也有其他情况,到后期,就不太明显。每个词牌都有他固定的旋律,比如宋初柳永是“奉旨填词”,也就是先有曲子,然后没有唱词,根据曲子创作出新的可以唱的歌词来。这是词的最初的形式。我们现在看到词主要是文人词,已经失去了作为歌词来唱的功能。词的特点呢,从题目看,凡是词,都有词牌,比如“水调歌头”、“南歌子””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等,词除了词牌以外呢,还有一个题目,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从结构来看呢,词一般分上下两阕。词又叫长短句,是因为每句话字数不等。但词也有韵律的要求。

”讨教“不敢当,互相探讨一下,我说的也不够完整,如果能具体看看相关的书是最好了。

[ 本帖最后由 西楼 于 2008-7-25 20:10 编辑 ]

成根 发表于 2008-7-25 19:52

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
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
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
来由和归属(性别上)----诗男,词女。

西楼 发表于 2008-7-25 20:04

原帖由 成根 于 2008-7-25 19:52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
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
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
来由和归属(性别上)----诗男,词女。

成根老师的这个观点就有点牵强,;P ;P ;P

诗,是从上而下发展的,
词,是自下而上发展的。

他们的区别主要还是在结构上,艺术表现力都是差不多的。诗有军旅诗,表现苍凉豪放的意境。词也可以,比如辛弃疾的词也有这种效果。
至于抒发个人情感就更不用说了。

依情 发表于 2008-7-25 20:36

念——诗   唱——词
;P ;P

成根 发表于 2008-7-25 20:38

原帖由 西楼 于 2008-7-25 20:04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成根老师的这个观点就有点牵强,;P ;P ;P

诗,是从上而下发展的,
词,是自下而上发展的。

他们的区别主要还是在结构上,艺术表现力都是差不多的。诗有军旅诗,表现苍凉豪放的意境。词也可以,比如 ...
:sd 转载的.

毛毛 发表于 2008-7-25 20:58

回答:strong

空子 发表于 2008-7-26 06:02

西楼回答很切要点,让我也学习学习。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8-7-26 09:24

原帖由 西楼 于 2008-7-25 19:50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问题,简单地说,
孔子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时候的诗,从艺术角度看比较原始,功用也不一样,那时候的诗主要是”兴观群怨“的作用。我们现在看到古诗,一般而言,都是近体诗,分为两种,一种绝句 ...


学习了:s2

syukum 发表于 2008-7-26 13:44

很精彩,学习了:strong

悠悠 发表于 2008-7-27 08:53

谢谢西楼先生,以后还有问题向你请教.:s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才子西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