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根 发表于 2008-6-29 05:46

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 把握高考志愿的填写

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    把握高考志愿

       (本文观点系首次发表,欢迎转载!希望能对更多正在填报志愿的家长和其他中学生以及更小学生的家长有所帮助。如转载请注明作者以下信息和连接,否则视为侵权。作者:张放天,网址:www.career-edu.cn   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fangtian)
      
       一、为什么提出“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把握高考志愿”的观点?
      
       最近我看到一篇关于高考志愿的报道非常生动,是《解放日报》今年五月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家长患上“升学焦虑症”? 填报高考志愿手发抖》:
       “我儿子成绩不错,可不知为啥,高考志愿书拿到手里的时候,我手都发抖了。”5月1日—15日,是本市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的日期,许多考生家长面对志愿书,下笔千斤重。
       这几天,家住江宁路的考生家长虞女士,请来了家里大大小小十来个亲戚,连开好几场以“志愿填啥好”为主题的家庭会议,商量出几套方案,到底用哪一套,没人敢拍板。虞女士说,今年高考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落榜”的风险小了不少,可再小的风险落到自己孩子身上,那也是100%啊,怎能马虎?
       考生小章的父亲说,自己已经一个多月没睡好觉了。儿子平时成绩不错,他想让孩子“冲一冲”,把最向往的学校和专业填在A志愿,而且不接受专业调剂;可孩子的妈妈担心,如果孩子刚好被投档进入A志愿,因为不愿调剂专业而被退档,风险太大。双方谁也没能说服谁,为此,家里持续“低气压”。
       不少家长自嘲,这个阶段几乎成了“没头苍蝇”,有高校咨询会必赶,有资料必买,逮着大学老师就问,一丝一毫都不愿错过。宋女士道出家长们的心声:“孩子学习我们帮不上忙,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当参谋,辛苦也得顶住,求个心安。”
       这是上海的一些情况,其实这种情况在全国也很普遍。
       我在大量的高考志愿咨询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志愿都是由家长来主导的。通过我的观察,这样一种现象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是本来高考志愿是学生本人的事,家长参与进来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亲子沟通,往往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到孩子大学的学习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好的一面就是,中国的孩子从小缺失生涯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大多生活在读书学习的象牙塔里,缺乏对外部工作世界的了解,因此,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亲子沟通,帮助孩子进行高考志愿的填报,对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外部工作世界,和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人生设计,在西方称为生涯规划,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台湾地区生涯规划教育也已融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辅导体系之中,但在我们内地,生涯规划这个词的引进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大学除了刚刚成立没几年的功能不全、师资落后的“就业中心”之外,别无其他生涯规划教育,而中学人生设计教育就更无从谈起了。
       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来看,高考志愿填报的实质就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择,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次重要的亲子沟通过程。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亲子沟通得越好越充分,志愿的填报就越顺畅越有价值,反之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并为孩子的大学生活埋下“祸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后面我会详细介绍。

       二、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把握高考志愿跟其它角度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立足点的不同。有很多专家指导高考志愿更多的是立足学生兼顾家长,而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从“亲子”这个词就可以看出,它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帮助家长更好的把握高考志愿。
       第二个是侧重点的不同。有很多专家指导高考志愿更多的偏重于志愿填报技巧,这些技巧对大家的实际填报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不是侧重填报技巧本身,而是侧重于亲子沟通的过程。
       第三个是视野不同,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就是重在宏观的把握,重在从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来把握高考志愿,而非陷入一些细枝末节之中。当家长拿着填得密密麻麻的高考志愿表来找我咨询时,我首先要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填报志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线是什么?很多家长回答不上来,或者只是说要拉开梯度等技巧方面的东西。这个专业填的是新闻,那个专业填的是应用数学,这个大学填的是石油化工类的,那个大学填的是建筑工程类的。很多家长似乎忘记了志愿表上所填的每一个志愿都有可能最终是录取的结果,都是孩子四年大学,甚至今后人生受到重大影响的关键所在!
       简单的说,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把握高考志愿,就是从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人生的角度来把握高考志愿。

       三、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把握高考志愿?

       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来看,把握高考志愿需要注意“3+1”原则。
       一是尊重孩子的特点与意愿。
       根据我的咨询经验,高三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考虑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比较明确的,还有五分之一是非常模糊,甚至从未考虑过。剩下五分之三的学生是有一个模糊的大方向。对于后面这五分之四的学生,如果有条件最好进行专业的测评或进行专业的咨询。
       关于意愿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高考志愿,志愿,愿望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这个需要倍加重视。
       很多家长辛辛苦苦准备了厚厚一打资料提供给孩子,孩子一看就全部推翻重来。家长事先没有征求孩子意见,作了很多无用功。
       2007年5月14日,我在《北京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高考志愿表考生签字确认后才生效”。“考生签字”,这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很多省市招办也在反复强调,考生的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填写,家长、老师等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抱着“我说了算”的态度,结果导致一些孩子上了大学以后虚度光阴。前些天我就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学生大学毕业因有几科不及格没拿到学位证,结果反而埋怨家长当初选专业没尊重他的意见。“包办”和“落埋怨”就想一个硬币的两面,只要有“包办”,迟早就会“落埋怨”。
       只有帮助孩子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人生的重大选择面前学会选择,并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才是家长最应该做的。
       二是整合家长的资源与意愿。
       家长一定要树立一个教育投资的理念,高考志愿的填报过程就是一次教育投资方向确定的过程。因此,你的投资要想有很好的回报,就要用好你自己的各种资源。资源分两种,一种是外部资源,如:人际资源,专业、行业、大学信息资源,就业资源,专家资源,经济资源等。另一种是内部资源,家长的意愿、智慧、信心、沟通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等等。
       比如,有位家长经济实力雄厚,填志愿的时候跟孩子达成一致:考不上一本就到港澳和海外求学,这就是利用自身的外部资源。有的家长说,我们没有那么雄厚的经济资源怎么办?其实家长或周围亲朋所在的行业就是一种资源,至少在孩子就业时可以更方便的获得一些内部信息。
       那么家长的意愿重不重要呢?重要,但要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前提,更多的工作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外部信息。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个案例我已经写进我的新书《和孩子一起设计人生》(作者:张放天,网址:www.career-edu.cn   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fangtian),为了更加形象,我直接把里面的相关段落给大家,就是整个咨询的过程:
       程功的母亲一见我就悄悄地说,“张老师,您一会儿可得劝劝我儿子,让他听我的,千万要报铁路学院。”看来她想让我当“说客”。
       “我会跟他好好沟通的。”我笑了笑说。
       程功从小酷爱体育,虽然不是学校的体育健将,但他是个“体育迷”。晚间体育节目绝不放过,体育杂志家里到处都是。
       由于程功的学习成绩很差,“一模”199分,大专水平都差之甚远。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早早瞄准了北京某私立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私立大学分数线很低而且招生灵活,以他的分数,稍加努力,问题不大。
       程功的家庭比较和谐,他也一贯是个听话的孩子。当他兴冲冲地将他的选择告诉母亲时,遇到的是“一盆冷水”:“绝对不行,体育当爱好可以,当作终身职业不行。你身体不好,我们家也从没有搞体育的,你搞体育能有什么出息!”“我已经给你选好了,你姨夫在铁路系统从事铁路公安工作,你再努努力,只要够得上最低录取线,就没问题了”。
       “体育,铁路公安,太风马牛不相及了吧,我想搞体育!”程功说。
      “都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还小,不懂,铁路公安咱有熟人,就业也好办,你学体育,体育明星就那几个,以你的体格能行吗?死了这条心吧!志愿都跟你们班主任说过了,不能改了!”程功的母亲苦口婆心且斩钉截铁。
       “你们不征求我的意见就乱给我报志愿,一点也不尊重我的想法。听了你十八年的话都听错了!”程功气愤的说。
       从此以后,原本刚刚提起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体育方面的理想而学习而冲刺”的那股劲儿,就像被刺破了的气球一样,彻底泄了气。
       “其实我最想当的是体育记者,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都有体育新闻专业最适合,但我的成绩太差,因此当初选私立大学体育管理是我给自己保个底。老妈一听体育专业,就想着是要去打球,去比赛,反复说也不明白,真有点不可理喻。”程功咨询的时候对我说。
       “那你母亲建议的铁道学院你一点都不考虑吗?”虽然我没有答应程功的母亲当“说客”,但将她的信息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程功,这是我的任务。
       “让我去当铁路公安,我不干!”程功听到这个就不高兴。
       “铁道学院也有中文系、管理系啊。你看这是铁道学院这个专业的介绍(我手边就有一本招生介绍的小册子,我翻给他看。)你看,这是培养媒体类人才的。”我说。
       “是吗?铁道学院出来还能搞媒体呢?我妈怎么从来没有跟我提过?”一听说与媒体有关程功有了一些兴趣。
       “那我想搞体育,铁道学院成吗?”程功依然困惑不减。
       “人生设计是设计将来的人生路怎么走,这是你说的吧?”我问。
       “是啊。”程功说。
       “那人生的路都是直路吗?”我问。
       “那不是。”程功说。
       “我们实话实说,如果现在你的实力达到或接近体育学院的分数,我们当然要毫不犹豫上体育新闻专业,问题是现在你的分数不够,其他院校一般又不设体育新闻专业,那怎么办呢?我们当然要面对现实了。”我说。
       “我选私立学校体育管理就是面对现实。”程功说。
       “没错,我支持你的选择!”我刚想继续往下说,程功又开口了:
       “张老师,其实我知道我老妈是嫌私立学校出来不好找工作,而且这个体育管理也不是我最想上的体育新闻专业,老妈的想法我也考虑过,但一见到她绝对权威非此不可的态度,我就不想跟她交流。”“要是在铁道学院能学新闻专业,将来工作又好找的话,当然也可以考虑了。”
       OK!其实我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往往都是很通情达理的,关键是要掌握沟通的方式,有一个平等交流的心态。我接着说:
       “其实,上大学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根据我的咨询经验,你要想从事你喜欢的体育新闻专业,你至少可以上大学后继续走两了路:一条路是考研,你可以一上大学就开始准备,就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专业,这不会有人拦你;另一条路是大学好好学习中文专业,继续关注体育动态,甚至多多发表体育新闻方面的文章,毕业后可以先到铁路系统的媒体,现在系统内的报纸很多设体育版面,你在这样的版面工作不也实现体育新闻的目标了吗?而且当你有了经验,将来再去专业体育新闻媒体不是更为顺利了。”
       咨询的最后,程功斩钉截铁的对母亲说:“老妈放心吧,我保证除了生理必须(吃饭、睡觉)外,至少90%以上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从这个案例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亲子沟通,就是要把不同的意愿整合起来,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变通,最终达成一致的结果。
       三是提前与未来相遇。
       我在前面提到过,人生设计在西方被称作生涯规划,它有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我们有一个生涯规划模型,而里面最关键的有四个词:知己、知彼、定位、行动。
       知己就是要进行自我探索,从而更加了解自己,自我探索的内容主要是价值观、兴趣、技能等。自我探索的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评和非标准化测评。
       知彼就是要进行信息收集,从而了解外部工作世界。信息收集包括岗位职责、职业通道、组织环境、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经济环境等。
       定位就是要设立职业发展目标和步骤,包括确定职业发展阶段,清晰自己的梦想,确定目标和步骤,科学的进行目标设定。
       行动包括具体措施、反馈、调整等。
       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要善用科学的方法,善于求助专业人士。提前与未来相遇,就是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指导志愿填报。“规划”这个词本身就是“全面而长远的计划”的意思。家长必须学会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才能更好的把握高考志愿这个具体问题。正如著名企业家孙正义所说的:“只在近处看的时候会感到头晕目眩,无法看清变化的方向。但是,当远望的时候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了。”我们其实不仅是在填志愿,更是在选择和规划孩子的未来。
       一位32岁的女士来找我咨询职业生涯:她本科毕业于国内名校,硕士毕业于国外名校,而且提前一年拿到学分毕业。她的困惑是“学的不是干的,干的不是爱的,爱的当然也不是学的”,“学的不是干的”让她在岗位上感到缺少发展空间,“干的不是爱的”让她觉得工作很无聊缺乏激情,咨询到最后我们拟定了一个发挥过去的一些优势,同时重新开始在职进修一门她喜欢的一个专业的计划。转了一圈,她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高中就有的一个兴趣点上。难怪她做完咨询之后没多久就安排了她的两个上高二的侄儿来找我做人生设计咨询。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选大学选专业要尽量围绕和服务于孩子未来生涯目标。目前考大学最重要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考上考不上的问题,而是如何通过大学所学通向一个好的工作,一个好的未来。提前与未来相遇就是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从这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志愿填报,这样的话就不会象某些家长一样无所适从,或者更有甚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是指“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
       对于高考志愿来说,无论是分数出来之前填报志愿还是分数出来之后填报志愿,都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是大部分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
       比如,分数不确定,即便得知了确切的分数,这个分数的“含金量”依然不确定;未来专业的冷热不确定,现在热的四年后还热吗;就业不确定,不同行业和专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一直在变化,我曾到一家地方电力企业做培训,人力资源经理告诉我他们有的年份一下子招很多毕业生,有的年份一个都不招;甚至学生的职业兴趣也不确定,因为从职业生涯理论来看25岁之前的这个阶段就是属于探索期,职业兴趣又很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家长该如何把握呢?其实,最重要的是把握不确定中可以把握的确定性因素。
       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三点:一是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并为此负责;二是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鼓励孩子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只要家长把握了这三个可以把握的关键因素,那么无论将来学校和专业是否理想,无论将来孩子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三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学会选择”正如同培养舵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同打造适合的船,“追求梦想”如同点亮灯塔,只要有了这些关键因素,无论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遇到什么风云变幻,都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的来说,在帮助孩子进行志愿选择时,以下几点供家长参考:
       1、孩子是主体。不要忽视孩子自己的兴趣、潜能、优势等这些一个人获得成功与幸福的要件。我从大量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咨询者,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职场新手到高层经理,从16岁到60岁,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愿望。有的较为清晰,有的较为模糊;有的更接近现实,有的看上去比较遥远。但是他们在来向我咨询时谈到梦想,谈到“心愿”,总是表现出一幅“羞答答、欲言又止”的样子,而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采取很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说出心中的愿望,这往往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但是一旦“心愿”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了,那么生涯规划就至少成功了三分之一。
       2、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雏鹰到了独自飞翔的时候了,一种独立承担精神的培养重于具体的选择。
       3、没有所谓“最佳的路”,只有较为适宜的路。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提出的关于生涯的定义被广泛使用:生涯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这个定义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词:
       “创造出”,在这里是指生涯是一个人的愿望与可能性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和权衡的产物。生涯发展是一系列选择连续进行的结果。人们做出选择时,需要权衡这些选择的收益以及代价和风险。对一个人来说,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涯道路,但也许会有最适宜的生涯道路。
       4、学会在选择中进行变通。任何选择都会有不确定性因素,关键是学会在坚持内心方向的前提下学会变通。台湾权威生涯辅导专家在他的《生涯咨询与辅导》中的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就是:“生涯之学,即权变之学”。我在很多成人以及中学生亲子人生设计咨询中也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5、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虽然不容易做到,但是为了孩子的独立、成长,更需要家长在爱心中爆发“大智大勇”。

       问答:
       1、我跟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如何沟通?
       不一致的时候,要善于要善于倾听、共情和表达。倾听孩子的想法,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放低姿态,民主一点,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共情就是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想;表达就是将自己的观点清晰的非情绪化的表达出来供孩子参考。

       2、如果沟通了依然不一致怎么办?
       家长要报握好参谋的角色,把最后的决策权留给孩子,毕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来负责,
       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实。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帮助,但决不能包办。千万注意不要因为亲子沟通问题造成孩子最后为反对而反对的对待志愿,草率选择,贻误前程。

       3、让孩子作主,他的想法明显有问题怎么办?
       当然,孩子的想法也并非都是正确的,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亲子沟通。人生设计就是一种建诸现实、理性和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没有绝对的结果只有科学的思路。而科学的思路就更需要对事实真相与当事人进行深入的探讨。前面提到的那个铁路学院学中文的分析思路可以借鉴。当然也可求助于专业的咨询。

       4、我跟孩子他爸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父母作为成人首先要尽量沟通一致,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当然如果达不成一致,就开个家庭民主决策会议,每一个人在会议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孩子来定夺。

       5、专业与未来的关系如何?一填定终身吗?
       每个阶段的决策我们都希望尽可能做出最科学的决策,但每次并非都是理想的结果,但是即便是不理想的结果里也一定会蕴含着一些积极的因素,而理想的结果如果不善把握,未来的人生谁输谁赢,谁笑到最后都不可知。还是前面我所提到的,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并为此负责;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护好孩子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这恐怕才是决定孩子未来最关键的因素。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8-6-29 05:48 编辑 ]

心情专卖店 发表于 2008-6-29 14:31

这么长,那里看的过来哦,肯定没人看,;P ;P

蓝色梦幻 发表于 2008-6-29 19:42

:s2 :s5

小妮子 发表于 2008-6-29 22:19

:s5 :s5 :s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 把握高考志愿的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