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读论语·为政第二(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先生概括了他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状态,同时也将自己各个阶段的达到的各种状态灌输给他的学生。孔先生说他十五岁立志于做学问,当然这里的学问跟现代意义上的学问是有差距的,孔先生认为的学问应该是先王的礼制,那么也就是说孔先生十五岁开始学习,到了三十岁,孔先生自己说是“三十而立。”这里应该是学是基本学成了,这里的学成也应该是小成而已。
到了四十岁达到“不惑”的境界,也就是不迷惑,西楼认为,到了四十岁,孔先生对于自己所做的学问能够融会贯通,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了。到了五十岁就知道人应尽的道义和责任,什么是人应尽的道义和责任呢?那就是要达到“仁”的这种思想境界。“六十而耳顺”,这个说明孔先生的学说已经完全形成,他的内心思想已经不受其他学说所干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话表示了孔先生在七十岁时候的开始待人接物自然而然地符合道德礼教。
孔先生关于自己的这种论述显示里两个问题:第一那就是做学问应该是从一而终的,做学问是一生的事情,不是几年或者几十年就能做完的,学问需要做一生,这个突显了孔先生对学问的尊重。第二,孔先生认为,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在于了解知识,而是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要用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 :s5 :s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