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王府井”的故事——关于饺子
那条街,多年来一直记忆犹新。现在,这条街虽然还在,但是已经物是人非。那是一条上几届学长们称作“民大王府井”的街,全长大概是200米。东起一家澡堂子,西至故乡居,大体来说就是在8号宿舍楼和10号宿舍楼后头的那条路。
民大王府井永远是忙碌的,人来人往,用王府井来作比较,托大一点,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的遗憾就是那些店铺全是平房,而且很是破旧,现在,虽然翻修一新,但是没有以前的人气了,店铺也是零零落落,小吃店也已经绝迹了。记得上次去看的时候,只有路西头靠近教学楼的那边有一家电话吧还算有一分二分的人气。
民大王府井在当时是非常有魅力的,记得刚来民大,由于我住9号楼,离食堂比较远,但是离民大王府井却是很近的,小楼转个弯就是了,因此我很少去食堂吃饭,吃饭都是在那里解决的。民大王府井有一个特点,就是小吃店多,10家里面8家是小吃店,更绝的是几乎每家店都有卖水饺,虽然品种单一,基本上都是韭菜鸡蛋馅儿和猪肉白菜馅儿的,但是各家有各家的风味,比如有的皮薄,有的个大,有的馅儿特咸,还有的经常吃出头发丝儿,总之是每次去吃总有新的发现和意外的惊喜。
那时候我很喜欢吃饺子,我是南方人,以前在家里就从来没有吃过饺子,初见饺子觉得新奇吃起来味道也不错,就经常吃,几乎天天晚上来半斤。咋听起来感觉有点可怜,确实如此,可怜的连饺子都没吃过,其实这是少见多怪了,其实南方人即使在过年的时候也少有饺子,更何况平时了。有点扯远了,拉回来,我没吃过饺子也就算了,跟让人生气的是,我连馄饨跟饺子有什么区别都分不出来,当然这是在那时候,现在嘛大概是能够分出来的。
说到饺子,不得不回想起两个人,一个是工美系的周某人,另一个是中文系的李姐姐,当然我后来也是中文系的,再后来成了文学院的,现在听说文学院被取消改成语言学院了,我们学校别的不行就是爱折腾,而且折腾的本事也算是出神入化。这是题外话。但是我还是想告诉各位,那时候我不是学中文的,我在管理系学工商管理,至于我们三个不在一个系的人怎么聚在一起的呢?这时间太长了,想不起来了,又说了题外话,抱歉抱歉。反正就是聚在一起了,同时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爱吃饺子。
刚开始,我跟周某人不会吃,很多人会问,吃饺子哪儿有不会吃的?筷子一夹往嘴里一送,嚼吧嚼吧一咽,下去了就完事了。话虽没错,但是这么个吃法就吃不出饺子的味儿怎么样了,这倒还是其次,主要是这种吃法太不讲究了。我是浙江人,周某人是江苏人,都不太明白吃饺子应该怎么吃,头一回吃的时候我和周某人就是这么吃的,那位来自山西太原的李姐姐就看着我们傻笑,然后我跟周某人就傻了,想你不好好吃你的,光看我们傻笑什么呀?她发话了,给我们找来两个小碟子,搁点儿辣椒酱再倒点儿醋,外加半个大蒜头,让我们夹起饺子蘸点辣椒酱蘸点醋,然后再吃。咬一口,果然滋味就变了,就好象是先前喝的是白开水,现在换成喝汤了,有那么一点味道了。接着,又给我们一人剥了块大蒜瓣儿。哎哟我的姐姐,这东西能吃吗?而且还是生吃?她说能,尝尝吧。我们就吃下去了,初次吃这东西,不习惯,烧得胃疼,不过没过多久就好了,什么事都没了,而且发现,刚才是喝的是汤,现在汤里有油水了,真不错。
于是后来养成习惯了,每次吃饺子都需要辣椒酱、醋、大蒜瓣儿。
民大很破,但是故事很多,民大人很操蛋,但是也很有意思,今天就聊到这里,改天接着聊关于“民大王府井”的故事。
补充说明:看着别人聊自己的学校,想起我n久前写的几篇博文~拿出来晒晒
[ 本帖最后由 西楼 于 2008-6-26 22:38 编辑 ]
回复 #1 西楼 的帖子
是蒋立味吗? 原帖由 书剑生 于 2008-6-26 22:47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是蒋立味吗?
不是~呵呵
猜是猜不出来的~ 不过可以打听!
回复 #3 西楼 的帖子
张文科是吗? 期待民大的连载 这文科生写出来的东东就是吸引人:lol 。期待你的“民大王府井”后续篇。 刚知道西楼还是民大毕业生,期待着你的在校史。 :s5 :s5 好象不是民大的:lol回复 #7 白松 的帖子
我念的民大,肯定不是你想到的那个民大 呵呵~ 绝对的我有个本科文凭,但是国家不承认~ 哈哈 不过我的老师 李佩伦先生,白崇仁先生,倒都是 那个民大的~ 嘿嘿 有点不解:北京民大和中央民大是同一所学校么 ? :s5 :s5 :s5 :s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