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鸿儒”陈汉章
陈汉章(1863-1938),名得闻,字伯弢、云从,号倬云,宁波象山东陈村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经学考古家,就任过中央大学史学系主任。陈汉章二十五岁时中举,后曾与章太炎一起,同学于当时著名经学大师俞樾门下,考职后得广东候选直隶州州司,但未任。1909年选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任国立北京大学历史教师。他竭力“光大汉之天声”,针砭当时士林中媚洋之弊,自编讲义,搜集资料,证明欧洲近代科学中的声光代电,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那时,欧洲列强尚处于茹毛饮血时期。一次,他讲完课后,正在北大就读的年仅十七岁的茅盾对他说:“陈先生是发思古之幽情,光大汉之天声。”陈汉章坦率地回答道:“我明知我编的讲义,讲外国现代科学,在二千年前我国已有了,是牵强附会之说。但我为何要这样编呢?鸦片战争后,清廷士林中,崇拜外国之风极盛。中国人见洋人奴颜卑膝,有失国格人格,实在可耻可恨。我要打破这种媚洋崇外风气,所以编了这样的讲义,聊当针砭。”他还说:“中华民族同白种人并肩而无愧色。”茅盾事后称陈汉章是一位“爱国的怪人”。
陈汉章自幼好学,博闻强记。他自称“十八岁始知读书之法”,捧书“如窭人游五都市中,目不暇接,如巨鱼之入大壑,元往而不适”。每读一书,都要高声朗诵数遍,每读一次,必用色笔加点句读,由浅入深,细加体味;并考其优劣,校其佚漏,辩其真伪,评其得失。陈汉章满腹经纶,堪称一代鸿儒,他所作经史研究文章多达二百余篇。章炳麟曾称道他是:“浙中朋辈,博学精思,无出阁下右者。”
陈汉章同情革命,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他支持进步,对革命党人徐锡麟、秋瑾被害,极为悲愤;他支持孙中山革命,后积极参加孙中山葬礼活动。晚年,他回到故乡,居于“缀学堂”致力史学研究,著有《缀学堂丛稿》。享年七十五岁,葬于象山县姆岭洞山井跟山北麓。
1982年象山县人民政府重修陈汉章墓,由他北大时的学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许德衍题墓碑。
[ 本帖最后由 大海 于 2008-3-25 11:18 编辑 ] 重了老弟 http://www.54xsr.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1 :lol 再看一遍 :funk: :funk: :funk: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