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业杀伤力高于暴力 扫黄令世界各国头疼
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这些中国当年经常嘲笑的西方文化现象,如今差不多都翻制到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市场上。不过,新年伊始,一个大动作在中国出现。据报道,中国新闻出版总署4日宣布将用3个月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音像制品进行集中整治。几天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禁止视频网站发布含有暴力、色情和赌博成分的内容。此事引起了不少世界媒体的关注,它们纷纷以“中国整顿低俗娱乐”、“中国收紧对互联网的控制”为题进行报道。美联社将这场媒体“扫黄”风暴形容为是中国政府为提升国际形象而做的努力,但在路透社看来,这同时也是“中国控制日益不受约束的互联网的新举措”。事实上,纵观世界,抵制媒体低俗之风、打击互联网色情泛滥,并非中国所特有,即使在标榜自由、人权、性解放的西方国家,“文化扫黄”也是一个令政府头疼的难题。
美国“净化媒体”呼声高涨
美国是世界上电影业、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在这个标榜言论自由、提倡享乐的国家,各类公共传播平台上却一直存在着“高尚与低俗”并行不悖的奇特现象,一方面主流文化在努力展示健康向上的内容,但另一方面,色情文化却在无数隐蔽的角落里大行其道。初到美国的人往往会觉得这里很“干净”:许多城市一到晚上就悄无声息,看不到色情场所;绝大多数主流媒体上与色情沾边的报道也极其罕见;公共电影院里不会放映色情电影;街边书摊上虽然八卦杂志很多,但绝没有《花花公子》之类的色情杂志。然而,这并不等于说,美国色情产品没有市场。
色情影视业是美国的一大产业,据统计,其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不过,美国的影视分级制度将它们从公共传播领域中过滤了出去。所有电影电视节目在播出前都被划分级别,标明是否适合未成年人观看。在美国,有专门的成人影院、成人电视频道、成人书店,所有色情影片或书籍都集中在这些地方合法出售。美国法律还规定,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任何时间都不能播出淫秽节目,特别是早6时至晚10时青少年观众活动频繁的时段,更不得播出不健康的节目。但是美国成年人只要付钱就可以方便、合法地获得色情产品。不少美国家庭会购买有线电视的成人频道,比如每月付20多美元就能24小时看到“花花公子”频道。住旅店时,只要付费也能看到此类节目。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的普及,色情传播迎来了一次“革命”,美国更是引领了网络色情业的世界潮流。统计显示,全球成人网站有一半设在美国,加州一家调查公司最近还宣布,美国成人网站被访次数竟然超过谷歌、雅虎和MSN三大搜索引擎的总和。在互联网渲染色情的带动下,美国的电视媒体也逐渐在节目中加入大量不健康内容,以提高收视率。这令美国社会舆论非常担忧。近几年来,“净化媒体”的呼声在美国不断高涨,2006年还成了美国的“抵制低俗节目年”。年初,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反低俗法案》,赋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广泛的罚款权限,可以对电台、电视台、演艺人员作出上不封顶的处罚。福克斯电视台、哥伦比亚电视台都曾因为在节目中掺杂了色情镜头而受到高额罚款。美国国家传媒协会当年年会的主题也被定为“节目反低俗”。此外,美国还有专门针对网络黄毒的《防止儿童色情法》、《儿童在线保护法》等四部法律,限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浏览色情网站。包括学校和图书馆在内的美国公共场所,也必须为联网计算机安装色情信息过滤软件系统。
不过,这些法律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美国宪法强调言论自由,这些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黄毒侵害的法律,常被反对者认为是限制成年人的言论和阅读自由。几年前,美国最高法院就曾判决暂缓执行《儿童在线保护法》。有舆论称,如何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与保护成年人言论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一直让美国政府头疼。与此同时,色情产业的巨额利润也使美国政府在想办法治理色情传播时不得不三思。据报道,美国很多从事色情业的人士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有的还是政府的主要捐款者,像通用、AT&T这样的大公司也在其中获利,甚至还有游说集团为色情业的利益奔走游说。其实,不少美国人认为看色情电视和浏览色情网站是一种解压手段,但并不是体面的爱好。美国的政府部门和大企业也禁止雇员在工作期间接触色情内容。去年,本报记者所在城市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就因为浏览儿童色情网站被联邦调查局带走,最后连工作也丢了。
欧洲多国掀起“扫黄”风暴
欧洲色情文化泛滥的现象要比美国严重得多。与美国不少州立法禁止卖淫、制作色情音像制品不同,这些现象在不少欧洲国家是合法的,加上色情“钻”互联网的空子,致使色情文化充斥到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
翻看英国报纸,发现大量情色内容是司空见惯的事。小报《太阳报》以其著名的“三版裸体女郎”而闻名,《世界新闻报》几乎每天都刊登类似“分享性爱经验”这样的软色情文章,标题也极其低俗;除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之外,当地的商业电视台一到晚上10点之后,就会播放带有色情内容的影片;在英国最大的图书杂志连锁店内,大量的色情杂志堂而皇之地被摆放在书架上,售货员在收钱时,也仅仅粗略打量一下购买者的年龄是否超过18岁。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色情杂志每月的发行总量能达到200亿册。互联网上更是铺天盖地的色情广告、色情网站;张贴在繁华地段建筑物、电话亭、公共汽车站的街头色情小广告,成了英国的老大难问题;连手机也成了色情传播的温床。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色情现象,让很多英国民众感到厌恶,英国政府也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色情内容的传播。2005年,英国政府提案修改《淫秽出版物法》,使英国将成为西方第一个禁止观看及下载色情图片的国家。针对儿童色情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的现状,英国警方也给予了强力打击,一旦发现故意下载儿童色情图片者,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还有民间组织开通网络热线,鼓励举报涉及儿童色情内容的网址,结果一年之内,英国儿童色情网站的举报率就高达80%。
“德国的文化正在色情化。色情的伤害力已经高于暴力。可是,德国政府对于暴力犯罪管制非常严格,对情色内容的管理却太宽松了”,德国社会学家阿琳娜教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面对国内色情文化泛滥,德国最近一段时间也掀起了多次“扫黄风暴”。德国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风纪警察”,他们在各自分管的区域内检查商店内是否有非法色情出版物。在互联网上,德国也有专门的“网络警察”巡逻监视,追踪色情活动,阻击色情传播。日前,德国东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就破获了一起涉及1.2万名拥有非法儿童色情图片者的重大网络色情案件。
法国在对付日渐高涨的色情文化泛滥现象时,加紧了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力度。本报记者发现,法国的青少年性教育,进行得非常具体、科学。去年年底,法国教育界还在巴黎组织了儿童性展览,用电子动画、卡通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性知识。法国专家认为,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健康的性导向,帮助青少年建立一个自然的心理和年龄过渡过程。
韩国互联网扫黄进行了一年
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接近的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近来也不断针对违法出版黄色刊物、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内容等行为展开“专项斗争”。打开韩国著名的搜索引擎www.naver.com,输入同色情有关的关键词,网页会自动弹出对话窗口,要求输入实名和身份证号码,只有核对属于成人后,才可以点击浏览。不过,这个办法并不总能奏效,一些青少年会盗用父母的身份证号码登录网站。去年年初,韩国几家门户网站发生淫秽信息暴露事件后,韩国政府发起了为期一年的“扫黄行动”。有关部门迅速切断门户网站同国内外淫秽网站的链接,政府下属的信息通信伦理委员会则与门户网站、网络恐怖调查机关开辟热线,从实时监控到举报、处理,对网络色情传播进行打击。去年7月,信息通信伦理委员会还用了一个月,集中调查成人网站,将8家散布淫乱信息的网站举报给警察厅。
日本是一个对色情比较宽容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翻开日本的各种周刊杂志,总能看到十分暴露的裸体照片。可是慢慢的,日本人发现,只有自己国家飞机上的杂志色情泛滥,在其他国家却看不到同样的现象。于是,一些比较严肃的周刊主动取消了各种低俗照片。柜台上摆放的色情杂志也有所收敛,销售色情刊物的书店和便利店必须辟出专柜,注明“少儿不宜”字样,并且必须将黄色杂志和书籍用塑料薄膜或者外套膜进行外包装,以免青少年随意翻阅。日本还有专门机构负责认定哪些刊物属于黄色和不健康图书,如连续三次被指定为“不健康图书”,将被禁止出版发行,并处以罚款。
专家呼吁分级管理
尽管世界上不少人还在为色情业辩护,认为成人应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事实上,色情业毁掉的远比创造的价值多得多。社会学家将色情产品比作“高级海洛因”,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种“精神毒品”不仅“随叫随到”,而且还是免费的,人们更容易上钩。“政府对色情传播进行打击,是理所当然的。”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播学博士杨柳说,虽然色情业在有些国家是合法的,在另一些国家是非法的,但色情信息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引发性犯罪,是世界所公认的。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哪个国家能解决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表示,性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任何开放的社会对性的表达都有尺度和要求,其底线在哪,必须要考虑到公众与政府的承受能力。两位专家都认为,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制定网络、新闻、电影等传播方面的法律,在打击色情信息传播过程中,依据的只能是有关行政规定,未来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法律基础上,对涉及性、暴力、吸毒、犯罪等内容的影视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并加强监管,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保护,使其避免过早地受到侵害。[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张楠伊 汪析) 个字密密麻麻,看了眼睛疼. 阅``````````` 阅~~~:s2 太长没耐心看下去·~~~ 楼上都是“阅”,阅完了作何感想啊?
色情这个东西吧,说完全杜绝也不可能,毕竟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
只能找一个平衡点,让其如何适当地存在。 我认为把这个完全打掉是:s2 :s2 不可能,打掉百分七十就可以了!!! 潘说过,短小精悍最好, 此标题有歧义:扫黄,顾名思义--扫除涉"黄色"的.......
扫除这个东西不是很好吗?怎么让各国头疼了?难道扫黄不好,影响各国政要需求了?
页:
[1]